方游 [fāng yóu]
1. 游方。谓僧人为修行问道而周游四方。
方游 引证解释
⒈ 游方。谓僧人为修行问道而周游四方。
引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如已受度,而父母在,别无子孙,勿许方游。”
方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经事释义:谓阅历不广;不懂事。《晋书·桓冲传》:“谢安 乃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虽遣诸不经事少年,众又寡弱,天下事可知!”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三妹不经事,利刃岂可付儿戏。”
- 2.
儿版释义:北方游牧民族供婴儿躺卧的木板。
- 3.
北游释义:往北方游历。游,也写作“游”。《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家贫,假贷无所得,迺北游 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苗君胄书》:“閒者北游,喜欢无量,登 芒 济 河,旷若发蒙。”晋 陆机《苦寒行》:“北游 幽 朔 城,凉野多险难。”明 陶宗仪《辍耕录·庞居士》:“元和 六年,北游 襄 汉,随处而安。”
- 4.
十六楼释义:明 初 南京 十四处官伎住的楼与 南市、北市 两楼的合称。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太祖 於 金陵 建十六楼,以处官伎。”《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这 南京 乃是 太祖 皇帝建都的所在……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妆袨服,招接四方游客。”参见“十四楼”。
- 5.
寓试释义:不在原籍,而在所居之地参加考试。《宋史·选举志二》:“嘉熙 元年,罢诸牒试,应郎官以上监司、守倅之门客及姑姨同宗之子弟,与游士之不便於归乡就试者,并混同试于转运司,各从所寓县给据,径赴司纳卷,一如乡举之法。家状各书本贯,不问其所从来,而定其名‘寓试’。”《元史·百官志八》:“宋 自 景祐 以来,百五十年,虽无兵祸,常设寓试名额,以待四方游士。”
- 6.
旃帐释义: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的毡制帐篷。犹蒙古包。
- 7.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释义:形容天天像过佳节一样极尽欢乐。元 白朴《梧桐雨》第一折:“寡人自从得了 杨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穿袍儿的也有五六个,以下歌儿舞女,得宠侍妾,不下数十,端的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粧袨服,招接四方游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 8.
毡乡释义:亦作“氊乡”。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居的地区。因其以毡帐为居室,故称。
- 9.
毳俗释义:旧指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
- 10.
淫货释义:⒈奢侈工巧的物品。《古三坟·地皇轩辕氏政典》:“国无邪教,市无淫货。”宋 王安石《慈溪县学记》:“林君 固贤令,而 慈溪 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⒉詈词。旧时谓淫荡的妇女。
- 11.
游疑释义:游移迟疑。 太平天囯 李秀成《致潮王黄子隆书》:“望弟依兄,勿再游疑,疑则了事矣!”《花城》1981年第1期:“他从对方游疑的眼神里捕捉那隐藏在心底的隐私。”
- 12.
狄酪释义:奶酪。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始造之,故称。
- 13.
袨服释义:⒈黑色礼服。指武士之服。《汉书·邹阳传》:“夫全 赵 之时,武力鼎士袨服 丛臺 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 幽王 之湛患。”⒉盛服;艳服。宋 洪迈《夷坚乙志·胡氏子》:“俄一女子袨服出,光丽动人。”《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粧袨服,招接四方游客。”
- 14.
远游释义:⒈亦作“远游”。谓到远方游历。⒉见“远游冠”。⒊见“远游履”。⒋见“远游”。
- 15.
韦鞲释义:皮制的臂衣。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亦借指游牧民族。
- 16.
韦鞴释义:皮制的臂衣。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亦借指游牧民族。
- 17.
骚奴释义:是旧时对北方游牧民的蔑称。
- 18.
骚达奴释义:旧时对 蒙古 族人和其他北方游牧民的蔑称。
- 19.
龙行四海释义:比喻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游走,没有任何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