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言 [qīng yán]
1. 高雅的言论。指魏·晋时期何晏、王衍等崇尚《老》《庄》,摈弃世务,竞谈玄理的风气。
清言 引证解释
⒈ 高雅的言论。
引晋 陶潜 《咏二疏》:“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唐 章八元 《酬刘员外月下见寄》诗:“独謡闻丽曲,缓步接清言。”
王闿运 《罗季子诔》:“甲寅之秋,常接谈燕,清言相酬,如对琼树。”
⒉ 指 魏 晋 时期 何晏、王衍 等崇尚《老》《庄》,摈弃世务,竞谈玄理的风气。参见“清谈”、“玄谈”。
引晋 陶潜 《扇上画赞》:“郑叟 不合,垂钓川湄,交酌林下,清言究微。”
《晋书·郭象传》:“﹝ 郭象 ﹞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
清 姚鼐 《<庄子章义>序》:“余观之,特 正始 以来,所谓清言耳!”
鲁迅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晋 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
国语词典
清言 [qīng yán]
⒈ 魏晋时代对玄理的研讨与谈论。南朝宋·刘义庆。
引《晋书·卷五十·郭象传》:「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
《世说新语·文学》「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 句下刘孝标注引《文章叙录》:「晏能清言,而当时权势,天下谈士,多宗尚之。」
⒉ 清雅高妙的言论。
引晋·陶渊明〈咏二疏〉诗:「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清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检释义:谓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説这 魏生 年少不检,不宜居清要之职,降处外任。”明 方孝孺《绿畴轩记》:“清言宏议者,荡而不检。”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世成》:“金世成,长山 人。性不检。忽出家作头陀。”李劼人《大波》第八章一:“彭绅 怎敢毁谤朝廷,那是他一时不检,失了言。”
- 2.
佶屈释义:曲折,形容文字艰涩难懂。明 郑瑗《井观琐言》卷一:“鲁哀公 誄 孔子 辞,其文便佶屈。”清 阮元《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孔子《文言》,实为万世文章之祖……非清言质説者比也,非振笔纵书者比也,非佶屈澁语者比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再证之 三王 时,誓师有辞,迁都有誥,朝廷一二非常举动,不惮反復演説,大声疾呼,彼其意惟恐不大白於天下,故文告皆白话。而后人以佶屈难解者,年代绵邈,文字不变而语变也。”
- 3.
俊悟释义:亦作“俊晤”。聪明卓异。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刘缓 幼子 民誉,年始数岁,俊晤善体物。”《北史·杨愔传》:“昱 尝与十餘人赋诗,愔 一览便诵,无所遗失。及长,能清言,美音制,风神俊悟,容止可观。”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顾非熊》:“少俊悟,一览輒能成诵。”
- 4.
华腴释义:⒈衣食丰美。 指美好的生活享受。唐 无名氏《袁天纲外传》:“臣少被相人云不当华腴,故寝不安焉。”《宋史·王安石传》:“安石 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明 高启《清言室记》:“吐渣滓而纳清虚,厌华腴而嗜澹泊。”⒉指文辞的华美。元 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三》:“公学造深醇,所为文,奥雅篤厚,刊落华腴,而宿於理。”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铭之为物,远古思邃……鐘鼎灵长,故弘润而简贵;山岳气壮,乃肃括而华腴。”⒊指世代做大官的人家。唐 柳芳《姓系论》:“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僕者曰华腴。”
- 5.
妙士释义:富于才德的人。《太平御览》卷七五一引 三国 魏 曹植《画说》:“观画者……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南史·刘之遴传》:“子 三达 字 三善,数岁能清言及属文……年十八卒。之遴 深怀悼恨,乃题墓曰‘梁 妙士’以旌之。”宋 陈师道《礼武台坐化僧》诗:“定能选妙士,拂尘起重烟。”
- 6.
末坐释义:亦作“末座”。座次的末位。《晋书·张凭传》:“会 王濛 就 惔 清言,有所不通,凭 於末坐判之,言旨深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唐 章碣《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诗:“深锁雷门宴上才,旋看歌舞旋传杯……小儒末座频倾耳,祗怕城头画角催。”宋 叶适《台州教授高君墓志铭》:“君少年,能探请深处,语移日,精鋭锋起,同进皆回目盻末座。”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一白髯者南面坐,苍髯者次之,末坐者尤奇伟。”《花月痕》第十回:“不识公门桃李,许我 采秋 追随春风,参入末座否?”
- 7.
玄度释义:⒈月亮。汉 刘向《列仙传·关令尹赞》:“尹喜 抱关,含德为务,挹漱日华,仰玩玄度。”⒉玄妙的法理,指佛法。三国 魏 曹植《释愁文》:“愿纳至言,仰崇玄度,众愁忽然,不辞离去。”赵幼文 注:“玄度,妙法之意。”明 徐崧《同周青士留宿真相寺》诗:“相识凭玄度,禪灯一榻幽。”⒊高尚的襟怀。清 曹寅《寄题东园》诗之一:“迴风集羣英,流览畅玄度。”⒋东晋 清谈名士 许询 的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尹 云:‘清风朗月,輒思 玄度。’”刘孝标 注引《晋中兴士人书》:“许询 能清言,于时士人皆钦慕
- 8.
胜侣释义:良伴。 隋 江总《摄山栖霞寺碑颂》:“花臺似雪,夏室疑秋;名僧宴息,胜侣薰修。”《南史·何点传》:“招携胜侣及名德桑门,清言赋咏,优游自得。”唐 徐浩《宝林寺作》诗:“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清 朱彝尊《乔侍读一峰草堂看花歌》:“初疑径闢过者少,早有胜侣齐幽探。”
- 9.
诙嘲释义:亦作“詼謿”。诙谐嘲弄。《资治通鉴·唐玄宗先天元年》:“琚 曰:‘能飞炼、詼嘲。’”胡三省 注:“《旧书》载 琚 之言曰:‘飞丹炼砂,詼谐嘲咏,可与优人比肩。’”清 唐孙华《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清言杂詼嘲,胜引异徵逐。”王闿运《巫山神女庙碑》:“小儒俗吏,不通天人,罔识神女主山之由,莫察诗人託諭之心,苟见奇异,肆为詼謿。”林之夏《高轩过》诗:“王霸 妻儿甘隐遯,东坡 兄弟足詼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