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虎口 虎口的意思
kǒu

虎口

简体虎口
繁体
拼音hǔ kǒu
注音ㄏㄨˇ ㄎㄡ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ǔ,(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组词】: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2) 勇猛、威武。【组词】: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3) 古同“唬”,威吓。(4) 古同“琥”,琥珀。

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基本含义

虎口指的是虎的嘴巴,成语中表示危险、困难的境地。

虎口的意思

虎口 [hǔ kǒu]

1. 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

才出狼窝,又入虎口。

[ jaws of death as the tiger's mouth; ]

2. 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联结部分。

[ part of the hand between the thumb and the index finger; ]

虎口 引证解释

⒈ 老虎之口。比喻危险的境地。

《战国策·齐策三》:“今 秦 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通 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於虎口!’迺亡去。”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幸得安全,俱脱虎口。”
老舍 《四世同堂》八二:“这是 北平,是他的家,也是虎口;他必须毫不动心的进入虎口,而不被它咬住。”

⒉ 指大拇指和食指相连的部分。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己·朱先觉九梁》:“足滑而跌,闪肋,伤右虎口,痕广寸餘。”
张天翼 《畸人集·菩萨的威力》:“他牙齿磨得格格地响,忽然抓起那枝勃朗宁--食指使劲一掐,用力得虎口都痛起来。”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土也不是容易挖的。三九天,黄胶土里夹着卵石,冻得噔噔的,力气壮的一镐下去,刨不起巴掌大的泥。刨上一宿,虎口震出血来,手掌磨起了血泡。”

⒊ 人体穴位合谷的别称。


国语词典

虎口 [hǔ kǒu]

⒈ 比喻危险的境地。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
《文明小史·第一二回》:「诸君此言差矣!教士某君,救我等于虎口之中。」

⒉ 大拇指与食指相连的部位。


虎口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险境释义:危险的境地:逃出险境。
    • 2.
      虎穴释义:老虎的窝,比喻危险的境地:龙潭虎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虎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余生释义:⒈指晚年:安度余生。⒉(大灾难后)侥幸保全的生命:劫后余生。虎口余生。
    • 2.
      兽口释义:⒈虎口。 喻危境。因避讳而改。⒉兽形香炉出烟之口。
    • 3.
      兽吻释义:⒈虎口。喻危境。因避讳而改。⒉门环饰。
    • 4.
      刀俎余生释义:犹虎口余生。
    • 5.
      刀俎馀生释义:犹虎口余生。
    • 6.
      半弓释义:⒈半弓形。 形容弦月。⒉半弓之地。形容面积很小。弓,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⒊俗以“一虎口”(约五寸)为一弓。半弓约二三寸。旧时用以形容妇女缠过的小足。
    • 7.
      台站释义:旧时我国边远地区所设置的一种类似驿站的机构。 如 张家口、喜峰口、独石口、古北口、杀虎口 等地都曾设置过台站。
    • 8.
      垂饵虎口释义: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 9.
      垫球释义:排球运动的一种传球方法。基本动作是:两臂自然伸直相靠,双手相并,虎口向上,使前臂和手腕形成一个平面;垫击时伸臂插到球下,利用蹬地、提臂抬肩和身体的协调力量将球垫出。除正面双手垫球外,还包括侧面双手垫球、单手垫球、背垫及各种倒地垫球等。
    • 10.
      扠腰释义:叉腰。以手之虎口撑于腰间。《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他硬着脖子,双手扠腰,怒目而视。”王西彦《夜宴》:“他一手扠腰,一手拿着杯子。”
    • 11.
      拨镫法释义:书法用语。指作字运笔的方法。各家解说不同,大致可分三说:(1)唐 林韫《拨镫序》:“鐙,马鐙也,盖以笔管著中指、无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皆直则虎口间圆如马鐙也。足踏马鐙浅则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转动矣。”(2)《说郛》卷二九引 宋 陈宾《桃源手听·书法》“钱邓州 若水 尝言,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 陆希声 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枑,用笔双鉤,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鐙法。”(3)明 杨慎《拨镫法》:“鐙,古灯字,拨鐙、画沙、悬针、垂露,皆諭言。拨鐙如挑灯,不急不徐也。”
    • 12.
      狼牙释义:⒈狼的牙齿。亦指狼牙状的东西。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忽作一声如霹靂,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退,烟火大起,有假面披髮,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水浒传》第一一六回:“解珍 心慌,连忙一刀,砍断挠钩,却从空里坠下来……下面都是狼牙乱石,粉碎了身躯。”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他在先前,还曾经说,青年人不但嗥叫,还要露出狼牙来。”⒉比喻险境。唐 元稹《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异日玄黄队,今宵黑白棋……善败虽称怯,骄盈最易欺。狼牙当必碎,虎口祸难移。”
    • 13.
      生米释义:⒈糙米。《宋书·孝义传·何子平》:“﹝ 子平 ﹞月俸得白米輒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 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饗白粲。’”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羹臛法》:“羊节解法,羊肶一枚,以水杂生米三升,葱一虎口,煮之。”⒉未煮熟的米。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粳》:“凡人嗜生米,久成米瘕,治之以鸡屎白。”
    • 14.
      白豕释义:⒈白色的猪。 汉 焦赣《易林·大有之晋》:“三豕俱走,鬪于虎口,白豕不胜,死于坂下。”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荷担赴市,行数十里,十日一见黄鷄,三日一见白豕。”⒉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往时 辽东 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 河东,见羣豕皆白,怀慙而还。”后因以“白豕”喻浅见薄识。《隋书·文学传·王贞》:“怖甚真龙之降,惭过白豕之归。”唐 李白《赠范金乡》诗之一:“辽东 慙白豕,楚 客羞山鸡。”唐 裴度《与李翱书》:“若弟摈落今古,脱遗经籍,则如献白豕,何足採取。”参见“辽东豕”。
    • 15.
      脱险释义:脱离危险:虎口脱险。病人已经脱险。
    • 16.
      自投虎口释义:投:进入;虎口: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比喻自己进入危险的场所送死。
    • 17.
      虎口释义:⒈比喻危险的境地:虎口脱险。 逃离虎口。⒉大拇指和食指相连的部分。
    • 18.
      虎口余生释义:也说虎口逃生。 比喻经历极大危险,侥幸保全生命。
    • 19.
      虎口夺食释义:虎口夺食hǔ kǒu duó shí,成语,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 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 20.
      虎口扳须释义:比喻冒极大的危险。《再生缘》第五五回:“咳!如今也不用説了。酈老師 縱是 麗君,我也不敢往虎口扳鬚,龍頭鋸角。”一本作“虎口拔鬚”。

虎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余生释义:⒈指晚年:安度余生。⒉(大灾难后)侥幸保全的生命:劫后余生。虎口余生。
    • 2.
      兽口释义:⒈虎口。 喻危境。因避讳而改。⒉兽形香炉出烟之口。
    • 3.
      兽吻释义:⒈虎口。喻危境。因避讳而改。⒉门环饰。
    • 4.
      刀俎余生释义:犹虎口余生。
    • 5.
      刀俎馀生释义:犹虎口余生。
    • 6.
      半弓释义:⒈半弓形。 形容弦月。⒉半弓之地。形容面积很小。弓,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⒊俗以“一虎口”(约五寸)为一弓。半弓约二三寸。旧时用以形容妇女缠过的小足。
    • 7.
      台站释义:旧时我国边远地区所设置的一种类似驿站的机构。 如 张家口、喜峰口、独石口、古北口、杀虎口 等地都曾设置过台站。
    • 8.
      垂饵虎口释义: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 9.
      垫球释义:排球运动的一种传球方法。基本动作是:两臂自然伸直相靠,双手相并,虎口向上,使前臂和手腕形成一个平面;垫击时伸臂插到球下,利用蹬地、提臂抬肩和身体的协调力量将球垫出。除正面双手垫球外,还包括侧面双手垫球、单手垫球、背垫及各种倒地垫球等。
    • 10.
      扠腰释义:叉腰。以手之虎口撑于腰间。《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他硬着脖子,双手扠腰,怒目而视。”王西彦《夜宴》:“他一手扠腰,一手拿着杯子。”
    • 11.
      拨镫法释义:书法用语。指作字运笔的方法。各家解说不同,大致可分三说:(1)唐 林韫《拨镫序》:“鐙,马鐙也,盖以笔管著中指、无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皆直则虎口间圆如马鐙也。足踏马鐙浅则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转动矣。”(2)《说郛》卷二九引 宋 陈宾《桃源手听·书法》“钱邓州 若水 尝言,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 陆希声 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枑,用笔双鉤,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鐙法。”(3)明 杨慎《拨镫法》:“鐙,古灯字,拨鐙、画沙、悬针、垂露,皆諭言。拨鐙如挑灯,不急不徐也。”
    • 12.
      狼牙释义:⒈狼的牙齿。亦指狼牙状的东西。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忽作一声如霹靂,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退,烟火大起,有假面披髮,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水浒传》第一一六回:“解珍 心慌,连忙一刀,砍断挠钩,却从空里坠下来……下面都是狼牙乱石,粉碎了身躯。”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他在先前,还曾经说,青年人不但嗥叫,还要露出狼牙来。”⒉比喻险境。唐 元稹《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异日玄黄队,今宵黑白棋……善败虽称怯,骄盈最易欺。狼牙当必碎,虎口祸难移。”
    • 13.
      生米释义:⒈糙米。《宋书·孝义传·何子平》:“﹝ 子平 ﹞月俸得白米輒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 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饗白粲。’”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羹臛法》:“羊节解法,羊肶一枚,以水杂生米三升,葱一虎口,煮之。”⒉未煮熟的米。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粳》:“凡人嗜生米,久成米瘕,治之以鸡屎白。”
    • 14.
      白豕释义:⒈白色的猪。 汉 焦赣《易林·大有之晋》:“三豕俱走,鬪于虎口,白豕不胜,死于坂下。”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荷担赴市,行数十里,十日一见黄鷄,三日一见白豕。”⒉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往时 辽东 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 河东,见羣豕皆白,怀慙而还。”后因以“白豕”喻浅见薄识。《隋书·文学传·王贞》:“怖甚真龙之降,惭过白豕之归。”唐 李白《赠范金乡》诗之一:“辽东 慙白豕,楚 客羞山鸡。”唐 裴度《与李翱书》:“若弟摈落今古,脱遗经籍,则如献白豕,何足採取。”参见“辽东豕”。
    • 15.
      脱险释义:脱离危险:虎口脱险。病人已经脱险。
    • 16.
      自投虎口释义:投:进入;虎口: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比喻自己进入危险的场所送死。
    • 17.
      虎口释义:⒈比喻危险的境地:虎口脱险。 逃离虎口。⒉大拇指和食指相连的部分。
    • 18.
      虎口余生释义:也说虎口逃生。 比喻经历极大危险,侥幸保全生命。
    • 19.
      虎口夺食释义:虎口夺食hǔ kǒu duó shí,成语,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 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 20.
      虎口扳须释义:比喻冒极大的危险。《再生缘》第五五回:“咳!如今也不用説了。酈老師 縱是 麗君,我也不敢往虎口扳鬚,龍頭鋸角。”一本作“虎口拔鬚”。

虎口造句

1.这场车祸只有他一人幸免于难,真是虎口余生。

2.这个犹太人虎口逃生,从纳粹的集中营里跑了出来。

3.他正绘声绘色地向大伙描述虎口余生的危险遭遇。

4.消防队员从车祸现场抢救出虎口余生的伤者。

5.况我本是虎口余生,诸事久已看破。

6.这次幸存可谓是虎口余生。

7.他从敌人的枪口下逃出来,真有点虎口余生的感觉。

8.他好不容易逃离歹徒的魔掌,虎口余生,余悸犹存。

9.在智利的大地震中,他是个虎口余生的幸运者。

10.他居然虎口逃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1.当年反动派妄想将我们全家赶尽杀绝,多亏地下党组织帮助,爷爷才逃出虎口

12.在通过犹如生死门的孵化的过程时,蚕虫选择了拼死一搏;在面对犹如虎口的万丈悬崖时,海鸥选择了学习飞翔;在面对仿似生无可恋的现实面前,海迪阿姨选择了坚强面对。

13.谈起这次虎口余生的经歷,他仍心有余悸。

14.做这些徒劳的反抗也没用了,反正是不免虎口

15.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

16.由于警察搭救,他最后脱离了虎口

17.我自从虎口余生之后,对世间一切看得狠淡。

18.杨子荣化装成土匪,打进威虎山进行侦察,犹如虎口拔牙。

19.杨六郎用了金蝉脱壳之计,才逃出虎口

20.谈起这次虎口余生的经历,他仍心有余悸。

虎口(huk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虎口是什么意思 虎口读音 怎么读 虎口,拼音是hǔ kǒu,虎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虎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