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恶 国恶的意思
guóè

国恶

简体国恶
繁体國惡
拼音guó è
注音ㄍㄨㄛˊ 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è wù ě wū,(1) 不好。【组词】: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2) 凶狠。【组词】:恶霸。恶棍。险恶。凶恶。(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组词】:恶贯满盈。 ◎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组词】:可恶。厌恶。好(hào)恶。(1) 〔恶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2) (噁)(1)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2)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

基本含义

指被国家或社会公认为国家的仇敌或恶人。

国恶的意思

国恶 [guó è]

1. 指有损国家的坏事、丑事。

国恶 引证解释

⒈ 指有损国家的坏事、丑事。

《左传·僖公元年》:“公出復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
孔颖达 疏:“国内有乱,致令公出,不书‘公出復入’,讳国乱也。国乱,国之恶事,讳国恶,是礼也。”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司马君实 充史讨,白执政:《时政记》、《起居注》皆并不载 元昊 叛命、北戎请地事,欲就枢密府检寻事迹,以备载録。 龎相 自至史院商量, 孙朴 兼修国史之任,云:‘国恶不可书。’”


国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告劾释义:⒈揭发罪状;弹劾过失。 《史记·酷吏列传》:“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擅罪人,无告劾繫治城旦以上十四人。”⒉指被人告发弹劾。《汉书·昭帝纪》:“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 辽东。”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告者,为人所告也;劾者,为人所劾也。”
    • 2.
      国乱释义:⒈国家的变乱。《左传·僖公元年》“元年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復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唐 孔颖达 疏:“国内有乱,致令公出,不书‘公出復入’,讳国乱也。国乱,国之恶事,讳国恶,是礼也。”⒉指作乱的人。《史记·晋世家》:“盾 曰:‘弑者 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 3.
      国恶释义:指有损国家的坏事、丑事。 《左传·僖公元年》:“公出復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孔颖达 疏:“国内有乱,致令公出,不书‘公出復入’,讳国乱也。国乱,国之恶事,讳国恶,是礼也。”宋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司马君实 充史讨,白执政:《时政记》、《起居注》皆并不载 元昊 叛命、北戎请地事,欲就枢密府检寻事迹,以备载録。龎相 自至史院商量,孙朴 兼修国史之任,云:‘国恶不可书。’”
    • 4.
      恶少年释义:恶少。 《史记·大宛列传》:“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 宛。”《汉书·昭帝纪》:“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 辽东。”颜师古 注:“恶少年谓无赖子弟也。”唐 杜甫《驱竖子摘苍耳》诗之三:“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三日前有好几个恶少年挟了几个上厅有名粉头,税了此房吃酒赌钱。”清 赵翼《子才过访草堂》诗:“髭鬚虽已白,狂过恶少年。”

国恶(guo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国恶是什么意思 国恶读音 怎么读 国恶,拼音是guó è,国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