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常典 常典的意思
chángdiǎn

常典

简体常典
繁体
拼音cháng diǎn
注音ㄔㄤˊ ㄉ一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áng,(1) 长久,固定不变。【组词】: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2) 副词,经常,时时(叠),不只一次。【组词】:常常。常客。时常。经常。(3) 普通的,一般的。【组词】: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4) 姓。

diǎn,(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组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2) 标准,法则。【组词】:典章。典制。典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3) 指典礼。【组词】:盛典。大典。(4) 主持,主管。【例句】:典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典狱。(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组词】:典卖。典押。典契。(6) 姓。

基本含义

常常引用的典故或名言。

常典的意思

常典 [cháng diǎn]

1. 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

3. 指旧时的典籍。

常典 引证解释

⒈ 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

汉 蔡邕 《宗庙迭毁议》:“正厥世之所闕,为无穷之常典。”
《后汉书·杨终传》:“臣闻‘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百王常典,不易之道也。”
《魏书·世祖纪》:“夫有功受赏,有罪受诛,国之常典,不可暂废。”
元 黄缙 《日损斋笔记·辩史》:“然则九锡者,先王赏功之常典耳。”

⒉ 指旧时的典籍。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并序>》:“所以不列於五岳,闕载於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逈。”
李善 注:“常典,五经之流也。”
《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唐 贾公彦 疏:“三坟,三皇时书;五典,五帝之常典。”


常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典彝释义:常典,法度。
    • 2.
      凡典释义:常典;一般准则。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仲尼 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 河阳’,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唐 孔颖达 疏:“此三事皆违凡典,变旧例以起大义,危疑之理,恐人不信,须圣言以为证,故特称 仲尼 以明之。”
    • 3.
      常篇释义:犹常典。指经典。
    • 4.
      彝典释义:⒈常典。⒉指旧典。
    • 5.
      彝章释义:常典;旧典。
    • 6.
      彝经释义:旧典;常典。
    • 7.
      恒典释义:常典;常制。《晋书·汝南王亮等传论》:“有晋 鬱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恆典。”《宋书·武帝纪中》:“夫量入为出,邦有恆典。”唐 杨炯《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勅书弔赠,礼越常班;丧用所资,数优恆典。”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词林中舍互改》:“景泰 九年,中书舍人 陈学 等四人,俱陞翰林编修,仍於内阁书办,盖当时以为恆典。”
    • 8.
      篡器释义:谓被假借来作为达到篡窃目的的工具。 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辨史》:“汉 元朔 元年,有司奏,古者诸侯贡士,一适谓之好德,二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然则九锡者,先王赏功之常典耳,后世顾假以为篡器,何耶?”
    • 9.
      蒐閲释义:⒈检阅。 《新唐书·王沛传》:“是时新建府,俗獷驁,沛 明示法制,蒐閲以时,军政大治。”《东周列国志》第五一回:“四时蒐閲,各有常典,三军严肃,百姓无扰。”⒉搜罗考核。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此时西方当有警,公宜预讲边备,蒐閲人材,不然无以应卒。”
    • 10.
      顺常释义:⒈遵循常典。⒉正常。⒊汉女官名。
    • 11.
      颁常释义:颁布常典。

常典(changd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常典是什么意思 常典读音 怎么读 常典,拼音是cháng diǎn,常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常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