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于征 于征的意思
zhēng

于征

简体于征
繁体於徵
拼音yú zhēng
注音ㄩˊ ㄓ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ú,(1) 介词(➊在,如“生于北京”;➋到,如“荣誉归于老师”;➌对,如“勤于学习”;➍向,如“出于自愿”;➎给,如“问道于盲”;➏自,从,如“取之于民”;➐表比较,如“重于泰山”;➑表被动,如“限于水平”)。(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3) 姓。

zhēng,(1) 远行。【组词】:长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例句】: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战(出征作战)。南征北战。(3) 召集。【组词】: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马。(4) 收集。【组词】:征税。征粮。(5) 招请,寻求。【组词】:征求。征稿。征婚。征聘(招聘)。征询(征求意见)。(6) 证明,证验。【例句】:征引(引用,引证)。信而有征。(7) 表露出来的迹象。【组词】:特征。征候。

基本含义

指出征、战争、攻打等行动。

于征的意思

于征 [yú zhēng]

1. 远行。

于征 引证解释

⒈ 远行。

《诗·小雅·车攻》:“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汉 王逸 《九思·悼乱》:“鸿鸕兮振翅,归鴈兮于征。”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俾率尔徒,从王于征。”


于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吝释义:客套话,不吝惜(用于征求意见):是否有当,尚希不吝赐教。
    • 2.
      于迈释义:犹于征。
    • 3.
      佐车释义:古代天子诸侯用于征战、田猎的副车。《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郑玄 注:“贰车佐车,皆副车也。朝祀之副曰贰,戎猎之副曰佐。”《左传·成公二年》:“丑父 使公下,如 华泉 取饮。郑周父 御佐车,宛茷 为右,载 齐侯 以免。”参阅 清 孙诒让《周礼正义·夏官·田仆》。
    • 4.
      台檄释义:古代朝廷用于征召、晓谕、诘责等方面的文书。
    • 5.
      哲兄释义:对兄长的敬称。 后多以称他人之兄,犹言令兄、贤兄。晋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曲周 之进,于其哲兄,俾率尔徒,从王于征。”《文选·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李善 注:“兄谓 灵运 也。”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八八:“倘作家书寄哲兄,淮阴 重话七年情。”
    • 6.
      李法释义:⒈上古关于征伐刑戮之事的书。李,通“理”。⒉泛指法律。
    • 7.
      漕赠释义:亦称“漕截”。 旧时指于征收漕粮正税外所加收的赠贴。
    • 8.
      皇帝信宝释义:皇帝印玺之一。用于征召王公以下的文书。参见“皇帝行宝”。
    • 9.
      移檄释义:⒈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⒉发布文告晓示。
    • 10.
      营业税释义:对属于征收对象的企业和个人,就其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 11.
      赳赳桓桓释义:《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又《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后遂以“赳赳桓桓”形容威武雄健貌。《汉书·赵充国传》:“在 汉 中兴,充国 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后。”颜师古 注:“赳赳,劲也。桓桓,威也。”清 伤时子《苍鹰击·校迎》:“可惜赳赳桓桓的四百兆人哪,竟硬逼著,都化做弱虫性质,孽雁心肝!”亦省作“赳桓”。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夫西洋火药局多在空旷寥廓之区,无在城市稠密之地者。彼赳桓之武员,但图取携之便,不復顾及民生,岂知貽害如此之鉅哉!”太
    • 12.
      黩征释义:滥于征伐。

于征(yu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于征是什么意思 于征读音 怎么读 于征,拼音是yú zhēng,于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于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