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仓粮 仓粮的意思
cāngliáng

仓粮

简体仓粮
繁体倉糧
拼音cāng liáng
注音ㄘㄤ ㄌㄧ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āng,(1) 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组词】:米仓。粮仓。仓储。仓房。(2) 匆忙。也作“仓猝”。(3) 姓。

liáng,(1)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组词】: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2)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组词】:公粮。钱粮。

基本含义

指储备粮食,比喻储备知识、技能等。

仓粮的意思

仓粮 [cāng liáng]

1. 仓库中贮藏的粮食。

仓粮 引证解释

⒈ 仓库中贮藏的粮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九章第二节:“怀荒镇 兵民要求镇将发给仓粮, 于景 拒绝,引起群众的愤怒。”


仓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减粜释义:谓荒年时,米价上涨,国家将常平仓粮米减价出售。《清会典·户部七·尚书侍郎职掌七》:“凡荒政十有二……五曰减糶。”
    • 2.
      支运释义:明 代漕运方式之一。明成祖 永乐 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 淮安、徐州、临清 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成 淮安 到 徐州、徐州 到 德州、德州 到 通州(今 北京市 通县)等段,节节接运,名为支运。每年四次,运粮三百余万石。宣德 六年(1431年)改行兑运。一说,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运往后一粮仓。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当年各仓的进仓粮,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明史·食货志三》:“自 成祖 迁 燕,道里辽远,法凡三变。初支运,次兑
    • 3.
      支销释义:亦作“支消”。 耗费,开销。明 海瑞《改折禄米仓粮疏》:“以羡餘之积,合支销之存,计今五年矣,约可再足一年支放。”清 李渔《意中缘·毒诓》:“纤毫库帑未支销,好把原封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兄弟的举动支消,较之於同寅中,已是省之又省了,据家祖的意思,还以为太费。”沙汀《医生》:“他又叹口气转了念头,觉得还是赶快设法把它们支销出去的好……认定买成布也不错。即或只够缝条裤子,总比金元券有用处。”
    • 4.
      盗粜释义:非法出卖(粮食)。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五:“张鷟 为 阳县 尉日,有称架人 吕元 伪作仓督 冯忱 书,盗糶仓粮粟。”《新唐书·食货志四》:“两池 盐盗贩者,迹其居处,保、社按罪。鬻五石,市二石,亭户盗糶二石,皆死。”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那廝每不依钦定,私自加添,盗糶了仓米,乾没了官钱。”
    • 5.
      粮石释义:指粮食。以石计量,故称。明 沉榜《宛署杂记·圣谕》:“九月,説与百姓每,秋成后须要积蓄多餘粮石,以备荒歉。”《清会典事例·户部·积储》:“凡旗仓额储仓粮,每年出陈易新,将额储变色粮石,照时价减银平糶。”
    • 6.
      般量释义:清查盘点。般,用同“盘”。《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五年》“诸州仓粮,於计帐之外所餘颇多”元 胡三省 注:“仓吏於受纳之时斛面取赢,俟出给之时而私其利;此皆官吏相与为弊,至今然也。必般量而后知其所餘,而般量之际为弊又多。”
    • 7.
      计帐释义:⒈古代州郡计吏用于登记、上报人事、户口、赋税等的帐册。《周书·苏绰传》:“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五年》:“辛未,李崧 奏:‘诸州仓粮於计帐之外,所餘颇多。’”胡三省 注:“计帐,谓岁计其数造帐以申三司者。”《金史·食货志一》:“凡户口计帐,三年一籍。”⒉计算帐目。明 唐顺之《万古斋公传》:“居家手不识握筭计帐之具,口不问钱米盈缩。”

仓粮(cangl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仓粮是什么意思 仓粮读音 怎么读 仓粮,拼音是cāng liáng,仓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仓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