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 [zhào gē]
1. 亦作“櫂歌”。行船时所唱之歌。指《櫂歌行》曲。
棹歌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櫂歌”。
⒉ 行船时所唱之歌。
引汉武帝 《秋风辞》:“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
⒊ 指《櫂歌行》曲。参见“棹歌行”。
引《南史·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櫂歌》两曲,甚有新致。”
唐 骆宾王 《櫂歌行》:“相思无别曲,并在《櫂歌》中。”
国语词典
棹歌 [zhào gē]
⒈ 船夫行船时所唱的歌。
引元·萨都剌〈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清·魏源〈武夷九曲〉诗五首之一:「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
棹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吴舠释义:⒈吴 地小船。元 黄公绍《端午竞渡棹歌》之二:“天与玻璃三万顷,儘教看得几 吴 舠。”清 方文《毘陵与何次德同舟至吴门》诗:“将归 笠泽 买 吴 舠,画舫青帘过驛桥。”清 曹寅《和芷园消夏·蕉窗》:“昔年筑室类 吴 舠,曾有微言托緑蕉。”⒉喻鱼。清 曹寅《竹村大理筵上食石首鱼作》诗:“潮声渊渊震曙鼓,巨絙一网千 吴 舠。”
- 2.
棹唱释义:⒈亦作“櫂唱”。犹棹歌。南朝 梁 庾肩吾《山池应令》诗:“逆湍流棹唱,带谷聚笳声。”唐 骆宾王《晚渡黄河》诗:“棹唱临风断,樵歌入听喧。”参见“棹歌”。⒉谓泛舟时的吟唱。唐 刘长卿《自鄱阳还道中寄褚徵君》诗:“爱君清川口,弄月时櫂唱。”清 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高吟角与宫,三声两声櫂唱终。”
- 3.
棹歌释义:⒈亦作“櫂歌”。行船时所唱之歌。汉武帝《秋风辞》:“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南朝 梁 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元 萨都剌《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清 魏源《武夷九曲诗》:“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⒉指《櫂歌行》曲。《南史·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櫂歌》两曲,甚有新致。”唐 骆宾王《櫂歌行》:“相思无别曲,并在《櫂歌》中。”参见“棹歌行”。
- 4.
欸乃歌释义:指棹歌。
- 5.
江歌释义:江上人唱的民歌,如菱歌、棹歌之类。
- 6.
河浒释义:河边。 语本《诗·王风·葛藟》:“緜緜葛藟,在 河 之滸。”汉 崔瑗《河堤谒者箴》:“导 河 积石,凿于 龙门。疏为 砥柱,率彼 河 滸。”南朝 宋 鲍照《代棹歌行》:“昔秋寓 江 介,兹春客河滸。”
- 7.
静婉释义:《梁书·羊侃传》:“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儛人 张浄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后因以“静婉”指代歌舞能手。唐 唐彦谦《汉代》诗:“艷词传 静婉,新曲定 娇嬈。”唐 温庭筠《题柳》诗:“香随 静婉 歌尘起,影伴 娇嬈 舞袖垂。”清 唐孙华《某公挽诗》:“龟年 擪絃管,静婉 斗腰肢。”
- 8.
风起云飞释义: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后即以“风起云飞”为触景伤怀之词。宁调元《燕京杂诗》之三:“当时 汾水 楼船意,风起云飞尽感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