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避忌 避忌的意思

避忌

简体避忌
繁体
拼音bì jì
注音ㄅㄧˋ ㄐ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1) 躲,设法躲开。【组词】: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2) 防止。【组词】: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jì,(1) 嫉妒,憎恨。【组词】:猜忌。忌才。忌能。忌妒。忌贤妒能。(2) 害怕,畏惧。【组词】:顾忌。肆无忌惮。(3) 禁戒。【组词】:忌戒。忌食。忌讳。禁忌。(4) 父母或祖先死亡的日子,迷信称不吉利的日子。【组词】:忌日。忌辰。生忌(已死父母的生日)。

基本含义

回避、忌讳

避忌的意思

避忌 [bì jì]

1. 回避;有所顾忌而避开。

[avoid;]

避忌 引证解释

⒈ 顾忌和回避。

《后汉书·马武传》:“武 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
《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刘生 想着 李老 之言,广取财贿,毫无避忌。”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九章:“她们也不认得 周祺,却知道他是工作队的,说话还有些避忌。”

⒉ 指禁忌。

鲁迅 《花边文学·奇怪》:“非洲 有一种土人,男女的避忌严得很,连女婿遇见丈母娘,也得伏在地上,而且还不够,必须将脸埋进土里去。”

⒊ 迷信谓避开凶忌之日。

汉 王充 《论衡·讥日》:“如鬼神审有知,与人无异,则祭不宜择日;如无知也,不能饮食,虽择日避忌,其何补益?”
汉 王充 《论衡·讥日》:“櫛用木,沐用水,水与木俱五行也,用木不避忌,用水独择日;如以水尊於木,则诸用水者宜皆择日。”


国语词典

避忌 [bì jì]

⒈ 因有所忌讳而回避。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但国家禁令所在,也不可不知避忌。」
《红楼梦·第六四回》:「原来贾琏、贾珍素日亲密,又是弟兄,本无可避忌之人,自来是不等通报的。」

避讳 忌讳

冲撞


避忌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冲撞释义:⒈用力撞击。⒉言语或行为与对方相抵触,冒犯了对方。

避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侃直释义:1、指刚毅梗直。 2、谓直抒己见,无所避忌。
    • 2.
      八病释义:谓作诗在声律上应当避忌的八种弊病。
    • 3.
      兵忌释义:⒈兵家的忌日。⒉谓兵家所当避忌者。
    • 4.
      四离释义:⒈作诗的四种避忌。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天的合称。详“四离四絶”。
    • 5.
      回忌释义:⒈回避,避忌。 ⒉回避,避忌。
    • 6.
      嫌难释义:谓因有避忌而为难。
    • 7.
      宣淫释义:亦作“宣婬”。 公然淫乱,毫无避忌。《左传·宣公九年》:“洩冶 諫曰:‘公卿宣淫,民无效焉。’”杜预 注:“宣,示也。”汉 仲长统《昌言·理乱》:“君臣宣淫,上下同恶。”《孔子家语·子路初见》:“陈灵公 宣婬於朝,泄冶 正諫而杀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不敢瞒大人,这事有个委曲。非孟浪男女宣淫也。”清 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是何异于入狐狸之空,舍宣淫而外,一无事事者乎?”
    • 8.
      拂衣而起释义:意指一甩衣袖就走了。形容因生气、不满或避忌而离开。
    • 9.
      搀预释义:混杂参与。《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主翁与汝等通家,故彼此各无避忌,如何带了他家少年来,搀预我良人之会?”
    • 10.
      故纵释义:⒈法律用语。谓知人犯法而不检举,或故意开脱其罪。《汉书·刑法志》:“於是招进 张汤、赵禹 之属条定法令,作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缓深故之罪,急纵出之诛。”颜师古 注:“见知人犯法不举告为故纵,而所监临部主有罪并连坐也。”《汉书·昭帝纪》:“廷尉 李种 坐故纵死罪弃市。”颜师古 注:“纵谓容放之。”《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⒉谓故意纵容而不加干预。《后汉书·马武传》:“武 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 11.
      斜角纸释义:旧时民间有丧事时在大门旁斜贴的白纸,又称“殃榜”。纸上写明死者性别、年龄,入殓时需要避开何种生肖的人,以及“殃”或“煞”的种类、日期,使别人知道避忌。鲁迅《彷徨·孤独者》:“但仰面一看,门旁却白白的,分明帖着一张斜角纸。”参见“殃榜”。
    • 12.
      斥讳释义:不避忌讳,直接指陈。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愿陛下下詔引咎,损太官之膳,避路寝之朝,许士大夫斥讳上闻讥切时病,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敛,勿崇私恩,更进直道。”
    • 13.
      无所回避释义:回避:避忌。没有什么避忌或讳言的。
    • 14.
      警励释义:亦作“警厉”。告戒勉励。唐 吴兢《贞观政要·纳谏》:“臣伏度圣心,必不以为谋虑深长,可委以栋梁之任,将以其无所避忌,欲以警厉羣臣。”《旧唐书·张建封传》:“建封 又献诗一篇,以自警励。”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 潘良贵 ﹞晚年力量尤凝定。秦檜 势正炎炎,冷处一角,笑傲泉石,作《三戒説》,深以在得之规,痛自警励。”梁启超《新民议·叙论》:“使国民知受病所在,以自警厉。”
    • 15.
      软嘴塌舌释义:口齿伶俐,嘴巴甜。《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因他上来送茶,他自道年幼,不避忌,软嘴塌舌,甚是可爱。”
    • 16.
      避回释义:⒈见“避回”。⒉亦作“避迴”。回避;避忌。
    • 17.
      避慎释义:应避忌和当心的。
    • 18.
      避诎释义:避忌。
    • 19.
      避隐释义:⒈遮蔽;隐蔽。《史记·大宛列传论》:“《禹本纪》言:河 出 崑崙。崑崙 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宋 叶适《宿觉庵记》:“稍种竹树,有所避隐出没,以为风雨晦明之地。”⒉避世隐居。《后汉书·陈寔传》:“后令復召为吏,乃避隐 阳城山 中。”三国 魏 曹植《夏禹赞》:“避隐 商山,示不敢莅,诸侯向己,乃奉天秩。”元 袁桷《安先生墓表》:“素多疾,尝避隐 封龙山,然卒不得年。”⒊回避躲藏。宋 洪迈《夷坚支志景·黄陂丞》:“县宰 建昌 李德叟 率主簿尉偕视之,二妇了不避隐。”⒋避忌隐瞒。明 卢象
    • 20.
      顾避释义:顾虑避忌。《魏书·良吏传·窦瑗》:“瑗 案法推治,无所顾避,甚见讎疾。”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竦(夏竦)任西事,依违顾避,久之无功。”

避忌(bi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避忌是什么意思 避忌读音 怎么读 避忌,拼音是bì jì,避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避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