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1) 用,拿,把,将。【组词】: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组词】:以时启闭。物以类聚。(3) 因为。【组词】: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 在,于(指时日)。【例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组词】:以待时机。以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组词】:梦寐以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组词】:以前。以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组词】:可以。得以。(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以急乎?(11) 及,连及。【组词】:富以其邻。
yì,
dài dāi,(1) 等,等候。【组词】:待到。待旦。拭目以待。(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组词】: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例句】: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 停留,逗留,迟延。【例句】:你待一会儿再走。
láo,(1)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组词】:劳动。劳力。劳逸。功劳(功业,成绩)。按劳分配。(2) 辛苦,辛勤。【组词】:劳苦。劳顿(劳累困顿)。劳瘁(劳累病苦)。劳碌(事情多而辛苦)。劳心。疲劳。烦劳。任劳任怨。(3) 劳动者的简称。【例句】:劳工(旧时指工人)。劳资。(4) 用力。【组词】:劳苦功高。勤劳。徒劳无功。(5)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组词】:慰劳。劳军(慰劳军队)。(6) 姓。
1. 指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时再出击。
英[wait at one's ease for the fatigued enemy;]
⒈ 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
引《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飢,此治力者也。”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则深壁高垒,以逸待劳。”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斯取胜。”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⒈ 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方疲倦、实力削弱时,再予以痛击。也作「以佚待劳」。
引《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
《三国演义·第五〇回》:「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
1.一张一弛的近义词是以逸待劳、休养生息。
2.我军应充分休息,然后以逸待劳,歼灭来犯之敌。
3.面对远来疲惫的对手,我队则是以逸待劳,从容应战。
4.这次战斗我们采取的是以逸待劳,以众对少的战术,可以说是稳操胜算了。
5.占据高地,以逸待劳,主动回击,以制服来犯之敌。
6.打仗,如能有效地运用“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军事策略,就可以克敌制胜。
7.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势。
8.他採用以逸待劳的方法,等待最佳时机来临才採取行动。
9.他采用以逸待劳的方法,等待最佳时机来临才采取行动。
10.在决赛之前,老师嘱咐大家要注意保存体力,以逸待劳,结果获胜。
11.我现在可以以逸待劳,测试通过而我几乎没做任何事情。
12.张一弛的近义词是以逸待劳、休养生息。
13.在游击战争中,我军常常以逸待劳,以少胜多,把远道而来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14.稳坐网中的蜘蛛,以逸待劳地等候猎物上门。
15.由于球场离我们很近,大家以逸待劳赢得了比赛。
16.此法优点:以逸待劳,守株待兔,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