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 [fán ěr sài]
1. 法国巴黎大区伊夫林省省会。是欧洲游人最多的历史名胜之一。在巴黎西南18公里处,原为法王路易十三打猎之地,路易十四建为城市,后来作为法王的行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协约国在此举行和会,签订对德和约。
英[Versailles;]
凡尔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四运动释义: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五千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北洋政府准备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示威的学生遭到镇压,全国学生纷起声援。6月3日,北洋政府又大批逮捕学生,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罢工和游行示威,全国各重要城市也纷纷罢市,形成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释放了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运动取得了胜利。这次运动促进
- 2.
凡尔赛和约释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的参加国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签订的对德和约。规定分割德国领土、瓜分原属德国的所有殖民地、限制德国军备、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中国本来是战胜国,和约却规 定把战前德国在中国的特权移交给日本。中国政府未签字。参见〔巴黎和会〕
- 3.
凡尔赛释义:⒈法国巴黎大区伊夫林省省会。 是欧洲游人最多的历史名胜之一。⒉凡尔赛文学,网络热词,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也称凡学。这种话语模式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深谙凡尔赛文学的人,被称为“凡尔赛人”。2020年12月4日,“凡尔赛文学”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词。
- 4.
华盛顿会议释义:1921-1922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会议。 美、英、法、意、日、葡、比、荷、中九国代表参加会议。签订了三个条约:(1)美、英、法、日《四国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并宣告英日同盟失效;(2)美、英、日、法、意《五国公约》,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的比例;(3)《九国公约》,是帝国主义共同掠夺中国的条约,打破了战后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这次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5.
巴黎和会释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27个国家在巴黎凡尔赛宫举行的缔结“和约”的会议。实际操纵会议的是美、英、法三国首脑,苏俄未被邀请。这次会议名为“和会”,其实是帝国主义大国重新分割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是对苏维埃俄国实行武装干涉的组织中心。经过长时间的激烈争吵,勉强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会议无视中国的主权,决定让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帝国主义的这种强权政治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6.
巴黎释义:法国首都。 位于该国北部。人口217万(1993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国内外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世界旅游名城。著名的游览地有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圣母院、凯旋门、凡尔赛宫等。
- 7.
骡驮释义:指驮负货物的骡子。《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自僱骡驮十一隻到 黄梅,用钱五十贯。”清 张德彝《随使法国记·凡尔赛纪事》:“近日楼下往来骡驮驴车络绎不絶,所载多係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