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马兵 马兵的意思
bīng

马兵

简体马兵
繁体馬兵
拼音mǎ bīng
注音ㄇㄚˇ ㄅ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基本含义

指骑兵或骑马作战的士兵。

马兵的意思

马兵 [mǎ bīng]

1. 骑兵。

[cavalry man;]

马兵 引证解释

⒈ 骑兵。

《明史·流贼传·李自成》:“战久不胜,马兵佯败诱官兵,步卒长鎗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查各省緑营旧制,马兵月餉银二两。”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


国语词典

马兵 [mǎ bīng]

⒈ 骑马的兵士。参见「骑兵」条。

六部成语注解·兵部:「马兵:绿营马队之兵皆曰马兵。」


马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常选释义:⒈指素常选拔的精兵。《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驃骑,驃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将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絶也。”司马贞 索隐:“谓驃骑常选择取精兵。”⒉古代定期选举官吏的一种制度。《梁书·武帝纪中》:“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 甘颜,勿限年次。”宋 王安石《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公自常选,数年遂任事于时。”《元史·张珪传》:“近侍不得巧词復奏,不该常调之人亦不得滥入常选。”
    • 2.
      绿营兵释义:清代由汉人组成的政府军队。汉兵用绿旗,故称,又称绿旗兵。分马兵、步兵、水师。兵额一般在六十万人左右,时有增减。至清末裁废。
    • 3.
      质布释义:上古买卖牛马兵器等,官府给予贸易契券,并收取税金和契纸的成本费。布,古指钱。《周礼·地官·廛人》:“廛人,掌敛市絘布、緫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于泉府。”郑玄 注:“质布者,质人之所罚犯质剂者之泉也。”孙诒让 正义:“王与之 云:‘质布,质人所税质剂者之布也,质人卖儥之质剂,如人田宅官给券以收税,谓之质布。’江永 云:‘罚则当入罚布,何为别名质布,此即偿质剂之布也;质剂盖官作之,其上当有璽印,是以量取买卖者之钱以偿其费,犹后世契纸有钱也。’按 王 江 説是也。”
    • 4.
      追论释义:⒈议论过去的事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齐威王 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追论旧功,封 显明亭侯。”宋 叶适《取燕一》:“致 靖康 之祸,在於取 燕;追论 靖康 之失者,亦必曰取 燕。”亦指补充论述。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三节:“本论原以 中国 为主,不能他及,但各宗起原多与 印度 有关係,故不得不追论及之。”⒉犹追究。《明史·华云龙传》:“二十三年追论 中 胡 党,爵除。”《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其外杂犯,在他到任以前的,俱免追论。”
    • 5.
      镇标释义:清 代由总兵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各省镇标,马兵月餉银二两,步兵一两五钱,守兵一两,皆月支米三斗。”《清会典事例·兵部五·直隶绿营一》:“康熙 二十七年,裁正定镇总兵官及镇标各官。”

马兵(mab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马兵是什么意思 马兵读音 怎么读 马兵,拼音是mǎ bīng,马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马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