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药 [tāng yào]
1. 用水煎服的中药。
英[a decoction of medicinal ingredients;]
汤药 引证解释
⒈ 用水煎服的中药。
引《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陛下居 代 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愚夫乃不肯信汤药鍼艾,况深於此者乎!”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他老人家是早年断弦,一向便在书房下榻,直到一病垂危,我还同你父亲在那里服侍汤药,早晚不离。”
曹禺 《雷雨》第一幕:“四凤 装做不听见,依然滤她的汤药。”
⒉ 用滋补药材煮成的饮料。
引《水浒传》第二一回:“却从县前过,见一碗灯明,看时,却是卖汤药的 王公 来到县前赶早市。”
国语词典
汤药 [tāng yào]
⒈ 中医指用水煎服的药物。
引《史记·卷一〇一·袁盎鼌错传》:「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
《文选·李密·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汤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和药释义:二煎药。即将煎过一次的中草药,再次加水煎成的汤药。
- 2.
侍药释义:奉献汤药。
- 3.
合汤释义:调制汤药。
- 4.
小两释义:⒈隋 唐 衡名。隋 唐 度量衡有大小二制,以二十四铢为一小两,三小两为一大两。《旧唐书·食货志上》:“凡权衡度量之制……调鐘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制用小升小两,自餘公私用大升大两。”⒉今市制分一斤为十两,故俗称以前分一斤为十六两之两为小两。
- 5.
庶孽释义:妃妾所生之子。 犹树有孽生,故称。《公羊传·襄公二十七年》:“执鈇鑕,从君东西南北,则是臣僕庶孽之事也。”何休 注:“庶孽,众贱子,犹树之有孽生。”《史记·商君列传》:“商君 者,衞 之诸庶孽公子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譬犹父有重病,庶孽知医,虽不得汤药亲尝,亦欲将验方呈进。”
- 6.
扁鹊释义:战国时期名医。姓秦,名越人,字扁鹊,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擅长内、妇、儿、五官各科。他反对巫医,行医能“随俗为变”,并首创切脉,以汤药、针灸、按摩等多种疗法治病,取得卓越成就。
- 7.
抑搔释义:按摩抓搔。《礼记·内则》:“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唐 刘禹锡《鉴药》:“涉旬而苛痒絶焉,抑搔罢焉。”明 唐顺之《杨孺人旌节碑铭》:“至于頮盥、櫛沐、扶抱、吮摩、抑搔、便液之事,必自亲之,一不以属僕人。”清 赵执信《海鸥小谱·少年游序》:“方余病中,汤药洗沐,抑搔扶掖,无不曲体,而周至者。”
- 8.
期集院释义:亦称“期集所”。 新科进士聚会的地方。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谢恩》:“饮酒数巡,便起赴期集院。”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期集》:“谢恩后,方诣期集院。”宋 文天祥《纪年录》:“寳祐 四年……时 革斋先生 卧病客邸,予自期集所请朝假,侍汤药。”
- 9.
歌诀释义:为了便于记诵,按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韵文或无韵的整齐句子;口诀:汤头歌诀(用汤药成方中的药名编成的口诀)。
- 10.
汤剂释义:中药剂型的一种,把药物加上水,煎出汁液,去掉渣滓而成。通称汤药, 也叫煎剂。
- 11.
汤散释义:汤药和丸散。常泛指药。
- 12.
汤粥释义:汤药和稀饭。
- 13.
游魂汤释义:迷魂汤。迷信所说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 14.
火齐汤释义:古代清火的汤药名。
- 15.
火齐粥释义:古代治痹症的汤药名。
- 16.
火齐释义: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 齐,同剂。
- 17.
煎药释义:⒈熬药。 ⒉汤药。
- 18.
续命汤释义:指能延续寿命的汤药。《艺文类聚》卷八七引《三十六国春秋》:“﹝ 晋 ﹞ 安帝 元年,卢循 为 广州 刺史,循 遗 裕 益智粽,裕 乃答以续命汤。”按,益智,药名。卢循 以此讥 刘裕 智穷;刘 则以续命汤讥 卢 命不长久。宋 邵雍《首尾吟》之六十:“返魂丹向何人用,续命汤於甚处施?”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幽怪一·山东某生梦游地狱》:“每日必斩首一次,明日合其尸首,灌以续命汤则復活,乃復斩之。”周实《哭洗酲》诗:“等无返魂香,等无续命汤。”
- 19.
视药释义:⒈察看汤药。 ⒉指亲临诊病施药。
- 20.
迷魂汤释义:迷信所说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也说迷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