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嚆矢 嚆矢的意思
hāoshǐ

嚆矢

简体嚆矢
繁体
拼音hāo shǐ
注音ㄏㄠ ㄕ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āo, ◎ 呼叫。【例句】:嚆短(响箭射出后,声音先到而箭后至,喻发生在先的事物或事物的开端)。

shǐ,(1) 箭。【组词】:流矢。弓矢。有的(dì)放矢。矢镞。(2) 誓。【例句】:矢志不渝(发誓立志,永不改变)。(3) 正直。【例句】:矢言(正直的言论)。(4) 陈列。【例句】:“公矢鱼于棠”。(5) 施布。【例句】:“矢其文德”。(6) 古代投壶(一种娱乐活动)用的筹。(7) 同“屎”,粪便。

基本含义

指箭射出的第一声响,比喻开始的信号或征兆。

嚆矢的意思

嚆矢 [hāo shǐ]

1. 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

嚆矢 引证解释

⒈ 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

《庄子·在宥》:“焉知 曾 史 之不为 桀 跖 嚆矢也。”
成玄英 疏:“嚆,箭鏃有吼猛声也。”
唐 陈越石 《太甲论》:“司马 氏之有天下,其始也未尝不 伊 不 周,其终也未尝不 羿 不 浞,皆取 伊 周 以为嚆矢也。 《孟子》曰:‘无 伊尹 之心则篡也。’有旨哉!”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肃宗》:“推其本原, 刘文静 实为厉阶,仅免於危亡,且为愚夫取灭之嚆矢,不亦悲乎!”
柯灵 《香雪海·水流千里归大海》:“而这二次成功的演出,也就成了后来 中国 话剧运动的嚆矢。”


国语词典

嚆矢 [hāo shǐ]

⒈ 响箭,有声的箭在发射时,先闻其声,后见箭至。比喻事物的开始。

《庄子·在宥》:「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接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


嚆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嚆矢释义:带响声的箭,比喻事物的开端或先行者: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是人类星际旅行的嚆矢。
    • 2.
      坡谷释义:宋 苏东坡(苏轼)和 黄山谷(黄庭坚)的并称。 宋 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坡 谷 诸公之诗,如 米元章 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 子路 事夫子时气象。”清 赵翼《浙二子歌赠张仲雅程春庐两孝廉》:“一言聊为作嚆矢,天下人才 浙 二子。他年应并 坡 谷 传,此日敢将 湜(皇甫湜)籍(张籍)比。”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五:“《句曲外史》杂诗一卷,元 张雨 伯雨 著。诗多抝体,予最喜其絶句……颇有 坡 谷 遗风。”
    • 3.
      敲矢释义:嚆矢。响箭。
    • 4.
      着先鞭释义:比喻先人一步,处于领先地位。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英 人自中古以来,与 罗马 帝政不相容,去而自立,实为民族国家发生之嚆矢。故其民族帝国主义亦著先鞭,得善处属地之法,遂能控驭全球。”郁达夫《犬山堤小步见樱花未开口占两绝》之一:“寻春我爱著先鞭,梢上红苞吐未全。”郭沫若《浪淘沙·看溜冰》词:“举目尽青年,争著先鞭。”参见“著鞭”。
    • 5.
      蒇工释义:亦作“蕆功”。竣工;完工。清 冯桂芬《苏太义园记》:“是役也,经始于乙巳,越四年戊申既蕆功。”清 薛福成《宁波府学记》:“同治 元年,知府 边葆诚 修葺大成殿……忠义节孝等祠墙垣,以三年二月蕆工。”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儒林传稿》:“《清容传》盖 文达 所撰,《文苑传》之嚆矢,以《儒林传》尚未蕆工,出持漕节,此事遂已。”《清史稿·德宗纪一》:“﹝ 光绪 十七年夏四月辛酉﹞ 颐和园 蕆工,上奉皇太后临幸自此始。”

嚆矢(hao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嚆矢是什么意思 嚆矢读音 怎么读 嚆矢,拼音是hāo shǐ,嚆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嚆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