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货 [wù huò]
1. 货物。
物货 引证解释
⒈ 货物。
引《元史·世祖纪十四》:“唯 泉州 物货三十取一,餘皆十五抽一。”
《元典章·兵部三·押运官须要根逐官物》:“所押物货,沿途疏失损坏。”
物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塌房释义:又名邸店。宋 以后寄存商旅货物的场所。商人、军队、官员、寺观都有开设,寄存者须向主人支付寄存和保管费用。宋 吴自牧《梦粱录·塌房》:“富豪内侍诸司等人家於水次起造塌房数十所,为屋数千间,专以假赁与市郭间铺席宅舍及客旅寄藏物货并动具等物。”《明史·食货志五》:“帝乃命於 三山 诸门外,濒水为屋,名塌房,以贮商货。”
- 2.
征商释义:⒈征收商业税。 《孟子·公孙丑下》:“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朱熹 集注:“后世缘此遂征商人也。”《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陛下注意将臣,然武举唱第名在一二者,固蒙褒擢,余皆任以榷酤、征商之事。”⒉往来贩卖。宋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旧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富厚。”
- 3.
抽分释义:即抽解。旧时对沿海进出口贸易所征的税。《元史·世祖纪八》:“商贾市舶物货已经 泉州 抽分者,诸处贸易,止令输税。”清 夏燮《中西纪事·通番之始》:“其年七月,又携土物求市,守臣请抽分如故事,詔復拒之。”参见“抽解”。
- 4.
抽解释义:⒈旧时对沿海港口进出口贸易征收的实物税。《宋史·食货志下八》:“熙寧 初,立市舶以通物货。旧法抽解有定数,而取之不苛,输税宽其期,而使之待价,怀远之意实寓焉。邇来抽解既多,又迫使之输,致货滞而价减。”《明史·杨言传》:“局官 陆宣 辈支俸踰於常制,内监 陈林 辈抽解及於 芜湖。凡此,皆时弊之急且大,而足以拂天意者。”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北宋 时在沿海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征收进出口税,名为抽解,也叫抽分。”⒉解大小便。《雪堂行和尚拾遗录》:“一日众集,浩 问曰:‘作什么?’曰:
- 5.
拘拦释义:遮拦;拦截。 晋 崔豹《古今注·都邑》:“汉成帝 顾成庙 有三玉鼎、二真金罏,槐树悉为扶老拘拦,画飞云龙角於其上也。”宋 苏辙《论蜀茶五害状》:“遂以折博为名,多遣公人、牙人公行拘拦民间物货入场,贱买贵卖,其害过於市易。”
- 6.
朦蔽释义:⒈犹欺瞒。《元典章·兵部三·押运不得稍带私物》:“其所物货未知是否进上,一例支破官钱,动摇於民。如此朦蔽上下,俱无可见,至甚未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三回:“单立出这些名目来,自以为弊絶风清,中间却不知受了多少朦蔽。”⒉遮掩。聂绀弩《谈杂文》:“好像某种动物,一遇险象,就先设法朦蔽自己的眼睛,或把整个身体都缩到某种地方去。”
- 7.
渗泄释义:⒈见“渗洩”。 ⒉亦作“渗泄”。泄露;泄漏。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韩 魏 二君,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洩。”明 唐顺之《赠蔡年兄道卿序》:“夫聚其全气与力,无所渗洩而一以输之於道,至於久而未有闻焉者,吾不信也。”清 魏源《默觚上·学篇十三》:“生气渗泄,外强中乾,而仁之存者寡矣。”⒊指侵蚀财货。《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如曾停泊他处,将贩到物货转变渗泄作弊,及抄填不尽或因事发露到官,即从漏舶法断没。”⒋中医谓利尿。《素问·至真要大论》:“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王冰 注:“渗泄,小便也。
- 8.
私充释义:私自冒充顶替。《明律·户律·私充牙行埠头》:“凡城市乡村诸色牙行及船埠头,并选有抵业人户充应,官给印信文簿,附写客商船户住贯姓名、路引字号、物货数目,每月查照,私充者杖六十。”
- 9.
纲首释义:负责纲运之商人首脑。宋 朱彧《萍州可谈》卷二:“甲令: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餘人,以巨商为纲首、副纲首、杂事。”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张童入冥》:“寺有一僧 吕 姓者,年未四十,仪表殊伟,曾上州作纲首。”《元典章·户部八·市舶》:“於上先行开写贩去物货,各各名件觔重若干,仰纲首某人亲行填写。”
- 10.
财利释义:财物货利。
- 11.
赊卖释义:买卖货物时,卖方延期收款。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今富户先已残破,中民又有积欠,谁敢赊卖物货?则商贾自然不行。”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赊卖--伴随着商业的繁荣和商业组织的发达,北宋 市场开始出现信用交易,叫做‘赊’或‘赊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