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计较 计较的意思
jiào

计较

简体计较
繁体計較
拼音jì jiào
注音ㄐㄧˋ ㄐㄧ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核算。【组词】:计时。计量(liàng )。计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组词】:晴雨计。湿度计。(3) 主意,策略。【组词】:计策。计谋。(4) 谋划,打算。【组词】:计划。计议。(5) 姓。

jiào,(1) 比。【例句】:较量(liàng )。较劲(亦作“叫劲”)。比较。计较。(2) 对比着显得更进一层的。【组词】:成绩较佳。(3) 明显。【例句】:较然(显明)。彰明较著。(4) 大旨,大概。【组词】:较略。

基本含义

计较是指心存私意,斤斤计较,不肯让步。

计较的意思

计较 [jì jiào]

1. 计算比较得失。

斤斤计较。

[ fuss about; bother about; ]

2. 争辩。

我不好计较。

[ argue with; ]

3. 打算。

明天起床后再作计较。

[ think over; ]

4. 计划、商量。

另行计较。

[ plan; ]

5. 策略。

你可有计较。

[ stratagem; ]

6. 清点,查清。

计较下山人数。

[ check; ]

7. 讲究。

你们城里人,偏有许多计较,主副食还要注重怎么搭配。

[ be particular about; stress; ]

计较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计校”。亦作“计挍”。

⒉ 较量;争论。

《汉书·贾谊传》“反脣而相稽”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稽,计也,相与计校也。”
唐 孟郊 《送卢郎中汀》诗:“向事每计较,与山实绸繆。”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著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清 金人瑞 《癸未秋兴》诗之三:“蚊子秋来大如蜂,衣裳郎亢冠髼鬆;咬人人不计较汝,岂得数日还相逢。”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他劝我不必计较条件。”

⒊ 计算核实。

宋 王令 《书<明皇纪>后》:“迨 肃宗 即位,计较户籍,而 禄山 一乱,所失五百餘万,存者半之,吁,人死可胜数哉!”

⒋ 计议;商量。

《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坚 夜驰见 术,画地计校。”
《解脱戒经》:“若比丘与比丘尼计挍乘一船,若上水若下水,除直渡,波逸提。”
唐 韩愈 《为分司郎官上郑尚书相公启》:“窃自计较:受与报,不宜在门下诸从事后。”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一折:“孩儿,唤你出来,只因一件事要与你计较。”
《红楼梦》第九七回:“也使得,只是大家还要从长计较计较才好。”

⒌ 计策;打算;主张。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光武 神略计较生於天地,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於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天女咸生喜跃,魔王自己欣欢。此时计较得成, 持世 修行必退。”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客窜》:“我和你悄地寻着他,设一计较,逃出城外。”
茅盾 《多角关系》十二:“那四个人乱嚷着,一时没个计较。”


国语词典

计较 [jì jiào]

⒈ 计算、比较。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计较锱铢,责多还少。」

如:「斤斤计较」。

计算 较量

不计 礼让

⒉ 争辩、争论。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我与你都一般为主公出力,何必计较?」
《金瓶梅·第七回》:「你老人家忒多心,那里这等计较!」

⒊ 计划、商量。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你说的是。你请将众人来计较。」
《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师父,有一桩事儿,和你计较计较。」

⒋ 礼节、禁忌。

《西游记·第一三回》:「你们出家人,偏有许多计较,吃饭便也念诵念诵。」


计较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计算释义:⒈根据已知数通过数学方法求得未知数:计算人数。计算产值。⒉考虑;筹划:做事要先计算一下,不能干到哪儿算哪儿。⒊暗中谋划损害别人:当心被小人计算。
    • 2.
      争论释义:各执己见,互相辩论:争论不休。
    • 3.
      较量释义:⒈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较量枪法。⒉计较。

计较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礼让释义:礼貌地谦让:互相礼让。在人行横道处,机动车应礼让行人。
    • 2.
      不计释义:不计较;不考虑: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计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祭释义: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隋 唐 日制不一。隋文帝 时一年有四祭,唐 武德 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唐 开元 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明 郑仲夔《耳新·令德》:“萧郡 尊思似 每丁祭,必斋宿学宫。”《儒林外史》第二回:“外祖母道:‘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一幕第一场:“孔子庙每年的丁祭,都是由学生来主持的。”
    • 2.
      七个八个释义:⒈计较,争辩。⒉勾搭;勾结。⒊形容说话含混不清。
    • 3.
      三反释义:⒈三个来回。 汉 班固《白虎通·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⒉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论》“王肃 亮直多闻”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刘寔 以为 肃 方於事上,而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卞望之 云:‘郗公 体中有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三:“东坡 题 鲁直 草书《尔雅》后云:‘鲁直 以真实心出游戏法,以平等
    • 4.
      不念旧恶释义:念:记在心上。 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 5.
      不拘释义:⒈不拘泥;不计较;不限制:不拘一格。不拘小节。字数不拘。长短不拘。⒉不论:不拘他是什么人,都不能违反法律。
    • 6.
      不校释义:不计较。
    • 7.
      不计释义:不计较;不考虑: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 8.
      不计利害释义:犹言不计较。
    • 9.
      不计前嫌释义:不计较以前的仇怨和过错。
    • 10.
      不计得失释义:不计较得到的和失去的,是一种精神。
    • 11.
      不计成败释义:不计较,不在乎成功与失败。
    • 12.
      不记前仇释义: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恨,任人唯贤。
    • 13.
      临患忘利释义:祸患来临之时,不计较个人得失。
    • 14.
      九百释义:⒈亦作“九伯”、“九陌”。⒉指计较琐细事的人。⒊复姓。
    • 15.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释义: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 16.
      争多竞少释义: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 形容过分计较。
    • 17.
      争多论少释义: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形容斤斤计较。
    • 18.
      争校释义:争竞,计较。
    • 19.
      争竞释义:〈方〉计较;争辩。
    • 20.
      争长争短释义:多指在不大重要的事情上过于计较。

计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祭释义: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隋 唐 日制不一。隋文帝 时一年有四祭,唐 武德 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唐 开元 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明 郑仲夔《耳新·令德》:“萧郡 尊思似 每丁祭,必斋宿学宫。”《儒林外史》第二回:“外祖母道:‘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一幕第一场:“孔子庙每年的丁祭,都是由学生来主持的。”
    • 2.
      七个八个释义:⒈计较,争辩。⒉勾搭;勾结。⒊形容说话含混不清。
    • 3.
      三反释义:⒈三个来回。 汉 班固《白虎通·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⒉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论》“王肃 亮直多闻”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刘寔 以为 肃 方於事上,而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卞望之 云:‘郗公 体中有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三:“东坡 题 鲁直 草书《尔雅》后云:‘鲁直 以真实心出游戏法,以平等
    • 4.
      不念旧恶释义:念:记在心上。 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 5.
      不拘释义:⒈不拘泥;不计较;不限制:不拘一格。不拘小节。字数不拘。长短不拘。⒉不论:不拘他是什么人,都不能违反法律。
    • 6.
      不校释义:不计较。
    • 7.
      不计释义:不计较;不考虑: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 8.
      不计利害释义:犹言不计较。
    • 9.
      不计前嫌释义:不计较以前的仇怨和过错。
    • 10.
      不计得失释义:不计较得到的和失去的,是一种精神。
    • 11.
      不计成败释义:不计较,不在乎成功与失败。
    • 12.
      不记前仇释义: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恨,任人唯贤。
    • 13.
      临患忘利释义:祸患来临之时,不计较个人得失。
    • 14.
      九百释义:⒈亦作“九伯”、“九陌”。⒉指计较琐细事的人。⒊复姓。
    • 15.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释义: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 16.
      争多竞少释义: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 形容过分计较。
    • 17.
      争多论少释义: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形容斤斤计较。
    • 18.
      争校释义:争竞,计较。
    • 19.
      争竞释义:〈方〉计较;争辩。
    • 20.
      争长争短释义:多指在不大重要的事情上过于计较。

计较造句

1.爷爷一心为公,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

2.这座居民楼,邻里间一向相处融洽和睦,你来我往,互相帮助,从来不会为某些事情而斤斤计较

3.他有先忧后乐的精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4.他虽是一个度量宽大的人,但胯下之辱未必就不计较

5.他对于为之奋斗的事业忠贞不渝,从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

6.我们再三帮他求情,对方才肯高抬贵手,不再计较

7.爸爸一心为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8.时而高谈阔论不着边际,时而又斤斤计较显得过于实际。

9.争长论短的近义词有争多论少、斤斤计较

10.争长论短多指在不大重要的事情上过于计较

11.她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干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2.他有先忧后乐的涵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3.他从不计较功名利禄,淡泊明志,潜心于科学事业。

14.晓红宽宏大量,从不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们斤斤计较

15.他为人宽宏大量,从不为小事计较

16.幸而府上是宽宏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

17.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他废寝忘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8.平时都是我让着你,不和你一般计较,你别得寸进尺!

19.我们校长一向豁达大度,从不计较个人恩怨。

20.别再为那件小事斤斤计较了。

计较(jij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计较是什么意思 计较读音 怎么读 计较,拼音是jì jiào,计较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计较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