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杖 [tiě zhàng]
1. 古兵器名。铁制的棍棒。
3. 铁手杖。
铁杖 引证解释
⒈ 古兵器名。铁制的棍棒。
引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王乃使力士 石番 以铁杖击 圣,中断之。”
⒉ 铁手杖。
引《东观汉记·郅恽传》:“芒 守丞 韩龚 受大盗 丁仲 钱…… 惲 怒,以所杖铁杖捶 龚。”
宋 苏轼 《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诗之一:“每向铜人话畴昔,故教铁杖鬭清坚。”
黄溥 《闲中今古录》引 明 钱唐 《献明太祖》诗:“好风吹步上京师,铁杖麻鞋见天子。”
铁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乳节释义:树木的瘤节。宋 苏轼《铁柱杖》诗:“柳公 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元 耶律楚材《和董彦才东坡铁杖诗二十韵》:“黑虬彷彿欲飞跃,鳞介苍苍生乳节。”
- 2.
仗下释义:⒈谓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隋书·麦铁仗传》:“尚书 蔡徵 ……於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詔书与 南徐州 刺史,铁杖 出应募,齎勑而往。”宋 苏轼《太皇太后阁春帖子词》之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⒉借指朝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甲辰,同修起居注 王存 言:‘古者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唐 贞观 初,仗下议政事,起居郎执笔记於前,史官随之,其后或修或废。’”
- 3.
官户释义:⒈犯罪者及其家属没入官府服役,并编入特殊户籍,称官户。《隋书·麦铁杖传》:“陈 太建 中,﹝ 麦铁杖 ﹞结聚为羣盗,广州 刺史 欧阳頠 俘之以献,没为官户,配执御伞。”《唐律疏义·名例·官户部曲》:“官户隶属司农,州县元无户贯。”⒉金 代为官奴婢的一种,身分较 唐 代官户低。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金 朝官奴婢中,原为平民籍没入官的,隶属宫籍,称监户。原为奴婢入官府的,隶太府监,称官户。”⒊官员的家属及后裔。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童贯 平 方 寇时,受富民献遗。文臣曰
- 4.
铁拐李释义: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姓 李,曾遇 太上老君 得道。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蓬首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 铁拐李。
- 5.
铁檛释义:亦作“铁挝”。 铁杖。古代用作兵器。《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因数 渥 亲信十餘人之罪,曳下,以铁檛击杀之。”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九出:“汝生得貌如秀士,料想不是客家。我且饶你一下铁挝,留金珠买路。”《宋史·王继勋传》:“继勋 有武勇,在军阵,常有铁鞭、铁槊、铁檛,军中目为‘王三铁’。”
- 6.
黄衫释义:⒈隋 唐 时少年穿的黄色华贵服装。《隋书·麦铁杖传》:“将渡 辽,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新唐书·礼乐志十二》:“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⒉泛指飘逸华丽的服装。清 余怀《<板桥杂记>后跋》:“吴园次 弔 董少君 诗序云:当时才子,竞著黄衫;命世清流,为牵红线。”⒊借指少年。宋 陈克《菩萨蛮》词:“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⒋指行侠仗义的人。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余云黄衫、押衙,非 君平、仙客 所能自为。”清 寒食生《乘龙佳话
- 7.
黑蛇释义:⒈黑色的蛇。 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一:“有老僧斋罢,见一黑蛇上刹前李树,食其子焉。”⒉比喻铁杖。宋 苏轼《铁拄杖诗》:“柳公 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