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鼎元 鼎元的意思
dǐngyuán

鼎元

简体鼎元
繁体
拼音dǐng yuán
注音ㄉㄧㄥˇ ㄩ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ǐng,(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组词】: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2) 锅。【组词】:鼎罐。鼎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组词】: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组词】:鼎峙。鼎足之势。(5) 大。【组词】:鼎族。鼎臣。鼎力支持。(6) 正当,正在。【例句】:鼎盛(shèng )。

yuán,(1) 头、首、始、大。【组词】: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2) 基本。【组词】:单元。元件。元气(精气,根本)。元素。元音。(3) 同“圆”。(4) 未知数。【例句】:一元二次方程。(5) 中国朝代名。【组词】:元代。元曲。(6) 姓。(7)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基本含义

形容地位崇高、权势盛大,指一个人或事物在某个领域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

鼎元的意思

鼎元 [dǐng yuán]

1. 科举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

鼎元 引证解释

⒈ 科举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师弟相得》:“弱侯(焦循 )与 宣城 沉少林 懋学 同乡榜,同计偕。途次梦骑牛头入京城,回顾则 焦 尾其后,因自负必得鼎元,而戏谓 焦 且迟吾十二年。”
清 袁枚 《新齐谐·秀民册》:“荆 生平以鼎元自负,首请鼎甲册,遍閲无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本朝 陕西 人得鼎元,自公始。”


国语词典

鼎元 [dǐng yuán]

⒈ 状元、榜眼和探花的总称。也作「鼎甲」。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〇》:「姑寄御酒二瓶,为伯父颐老之资;宫花二朵,为贤郎鼎元之兆。」


鼎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讹谈释义:无稽之谈。清 蓝鼎元《<平台纪略>序》:“鄙人愚昧,文不足传;平 臺 大役,事在必传,直道平心,无为市井讹谈所昏惑,亦庶乎其可矣。”
    • 2.
      青钱选释义:⒈喻科举考试。 明 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双双鼐鼎元,来中青钱选,论功名须是,趁此芳年。”明 阮大鋮《燕子笺·拾笺》:“春闈刻日青钱选,把偷香手好生磨鍊。”⒉借指文才出众的贤才。明 吴炳《绿牡丹·晤贤》:“谁知暗中不识青钱选,喜得不会品作人间第二泉。”参见“青钱万选”。
    • 3.
      颐老释义:养老。唐 苏颋《右仆射太子少师唐璿神道碑》:“事惟一心,恭乃三命,崇让颐老,归闲体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姑寄御酒二瓶,为伯父颐老之资;宫花二朵,为贤郎鼎元之兆。”清 曹寅《看西廊秋叶》诗之三:“颐老丹砂色,他年鹤髮翁。”
    • 4.
      魇呓释义:犹梦呓。 明 沉德符《敝帚轩剩语·师弟相得》:“﹝ 沉少林 ﹞途次梦骑牛头入京城,回顾则 焦(焦弱侯)尾其后,因自负必得鼎元,而戏谓 焦:‘且迟吾十二年。’比乙丑同下第,直以魘囈置之矣;至丁丑,沉 果得第一。”
    • 5.
      鼎元释义:科举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明 沉德符《敝帚轩剩语·师弟相得》:“弱侯(焦循)与 宣城 沉少林 懋学 同乡榜,同计偕。途次梦骑牛头入京城,回顾则 焦 尾其后,因自负必得鼎元,而戏谓 焦 且迟吾十二年。”清 袁枚《新齐谐·秀民册》:“荆 生平以鼎元自负,首请鼎甲册,遍閲无名。”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本朝 陕西 人得鼎元,自公始。”
    • 6.
      鼎科释义:谓科举考试中的甲科。 五代 殷文圭《贺同年第三人刘先辈咸辟命》诗:“甲门才子鼎科人,拂地蓝衫榜下新。”参见“鼎元”、“鼎甲”。

鼎元(dingy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鼎元是什么意思 鼎元读音 怎么读 鼎元,拼音是dǐng yuán,鼎元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鼎元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