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1) 人的外表或举动。【组词】: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组词】:仪式。仪仗。司仪。(3) 礼物。【组词】:贺仪。谢仪。(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组词】:仪器。(5) 法制,准则。【组词】: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dù duó,(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组词】:尺度。刻度。度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组词】:程度。高度。风度。(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组词】:角度。(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组词】:温度。湿度。经度。纬度。浓度。(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组词】:制度。法度。(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组词】:气度。(9) 考虑,打算。【组词】:置之度外。(10) 过,由此到彼。【组词】:度日。度假。欢度新春。(11) 量词,次。【组词】:一度。再度。(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例句】:剃度(剃发出家)。(13) 姓。 ◎ 计算,推测。【组词】:忖度。揣度。审时度势。度德量力。
1. 浑天仪的度数。用以测日月星辰的行度。
2. 礼仪法度。
4. 仪容风度。
⒈ 浑天仪的度数。用以测日月星辰的行度。
引《东观汉记·明帝纪》:“登灵臺,正仪度。”
《后汉书·律历志中》:“当据仪度,下参晷景。”
《后汉书·明帝纪》:“朕奉郊祀,登灵臺,见史官,正仪度。”
李贤 注:“仪谓浑仪,以铜为之,置於灵臺,王者正天文之器也。度谓日月星辰之行度也。”
⒉ 礼仪法度。
引宋 曾巩 《光禄少卿晁公墓志铭》:“閭丘 夫人为身治家,皆应仪度。”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宏词人世号选定两制,其初为职事官,养岁月,熟仪度而已。”
⒊ 仪容风度。
引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盖秩满来府,始获拜之,仪度表表,望而知其不凡。”
明 李东阳 《侍读陆公行状》:“﹝ 陆鉞 ﹞敷纳详恳,仪度庄飭。”
《明史·王观传》:“﹝ 王观 ﹞性耿介,仪度英伟,善谈论。”
清 薛福成 《庸庵笔记》卷三:“高宗 见其仪度俊雅,声音清亮,乃曰:‘若辈中安得此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