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俗流 俗流的意思
liú

俗流

简体俗流
繁体
拼音sú liú
注音ㄙㄨˊ ㄌㄧ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ú,(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组词】: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组词】: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组词】: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组词】: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liú,(1) 液体移动。【组词】: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例句】: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 传播。【组词】: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组词】: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 像水流的东西。【组词】:气流。暖流。电流。(6) 向坏的方面转变。【组词】:流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组词】:流放。流配。(8) 品类,等级。【组词】:流辈。流派。(9) 指不正派。【组词】:二流子。

基本含义

指流行的风尚或潮流,多用来形容社会上盛行的习俗、观念或风气。

俗流的意思

俗流 [sú liú]

1. 流行的习俗。

2. 庸俗,不高雅。

4. 指庸俗之辈。

俗流 引证解释

⒈ 流行的习俗。

南朝 宋 谢镇之 《与顾道士书》:“但久迷生死,随染俗流,蹔失正路,未悟前觉耳。”

⒉ 庸俗,不高雅。

《旧唐书·柳玭传》:“崇好慢游,躭嗜麯糵,以衔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易荒,觉已难悔。”

⒊ 指庸俗之辈。

唐 韩愈 《荐士》诗:“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慠。”
清 顾炎武 《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寓太原不获执绋》诗:“俗流騖声华,考实皆凡庸。”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所以所谓‘一般人’,意即‘庸俗之辈’,是说我的作品不过为俗流所赏的庸俗之作。”


国语词典

俗流 [sú liú]

⒈ 世俗流风或庸俗之事。

南朝宋·谢镇之〈与顾欢书折夷夏论〉:「但久迷生死,随染俗流,?失正路,未悟前觉耳。」
《旧唐书·卷一六五·柳公绰传》:「以衔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易荒,觉以难悔。」

⒉ 庸俗短见之辈。

唐·韩愈〈荐士〉诗:「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慠。」


俗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从流释义:⒈随着水流;顺着水流。⒉引申为随顺俗流。⒊见“从諫如流”。⒋按流放之罪处理。
    • 2.
      俗体字释义:指通俗流行而字体不合规范的汉字,如“觧”(解)、“塟”(葬)等。也叫俗字。
    • 3.
      俗书释义:⒈通俗流行的书体。⒉品格不高的书法。⒊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⒋民间流行的通俗读物。⒌佛门指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如《老子》《庄子》等具有哲理性的书籍。
    • 4.
      傲世名尚释义:傲世名尚原形容菊花傲霜独立的形态。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
    • 5.
      六言释义:⒈六种美德:仁、知、信、直、勇、刚。《论语·阳货》:“由 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何晏 集解:“六言六蔽者,谓下六事:仁、知、信、直、勇、刚也。”晋 陆云《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六言六行,非君不肃。”⒉谓六言诗。每句均为六字的诗。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北史·阳休之传》:“当 文襄 时,多作六言歌辞,淫荡而拙,世俗流传,名为《阳五伴侣》,写而卖之,在市不絶。”
    • 6.
      凡体释义:犹言俗体。指世俗流行的诗风。
    • 7.
      孤标傲世释义:孤:孤单;标:标准高。 孤高自赏,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独立的形态。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
    • 8.
      歌行释义:乐府诗中的一体。指汉魏以下题名为“歌”和“行”的一类诗。格律比较自由,可用五言、七言或杂言。语言通俗流畅。
    • 9.
      衆枉释义:群小;许多邪曲小人。《楚辞·贾谊<惜誓>》:“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王逸 注:“枉,邪也。”《淮南子·诠言训》:“故处众枉之中,不失其直。”《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颜师古 注:“不为众曲而自屈也。”

俗流(sul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俗流是什么意思 俗流读音 怎么读 俗流,拼音是sú liú,俗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俗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