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主术 主术的意思
zhǔshù

主术

简体主术
繁体主術
拼音zhǔ shù
注音ㄓㄨˇ ㄕ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ǔ,(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组词】: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组词】:君主。主上。(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组词】: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组词】: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组词】: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 预示。【组词】:早霞主雨。(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组词】:木主。神主。(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 姓。

shù zhú shú,(1) 技艺。【组词】:技术。艺术。武术。学术。不学无术。(2) 方法。【组词】:战术。权术。心术。(3) 古代城市中的道路。(1) 同“秫”。黏谷子。《説文•禾部》。【组词】:“秫,稷之黏者。或省禾。”(2) 姓。《章丘志》。【组词】:“(章丘)縣有术姓,自云金丞相术虎高琪之後。”(1) 草名。菊科术属植物的泛称。多年生草本。有白术、苍术等数种。也作“?”。《爾雅•釋草》。【例句】:“?,山薊,楊枹薊。”《集韻•術韻》:“?,草名。《説文》:‘山薊也。’或作术。”

基本含义

指主要的技艺或本领。

主术的意思

主术 [zhǔ shù]

1. 指君主控制臣下的权术。

主术 引证解释

⒈ 指君主控制臣下的权术。

《史记·李斯列传》:“独操主术以制听从之臣。”


主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年之畜释义:古指国家必备的三年的储积。《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无六年之畜,曰急;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臧孙辰 告糴于 齐,国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淮南子·主术训》:“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餘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
    • 2.
      不勤释义:⒈不勤劳,不劳苦。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孰为夫子。”《管子·大匡》:“有土之君不勤于兵,不忌于辱,不辅其过,则社稷安。”《左传·襄公四年》:“以德绥戎,师徒不勤。”⒉不尽,不穷竭。《老子》:“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任继愈 注:“《淮南子·主术训》:‘力勤财匱’,勤,即‘尽’。”
    • 3.
      专行释义:⒈独断独行。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杜预 注:“欲专其所行而不得。”《淮南子·主术训》:“其立君也,所以剬有司使无专行。”《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公子 翬 兵权在手,伐 郑 伐 宋,专行无忌。”⒉佛教语。谓摒弃其余,专崇一法。《教行信证·六本》:“专行者,专修一善,故曰专行。”⒊独特的德行。宋 叶适《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幼孤,母 林氏 有专行,切切课君从三兄学。”
    • 4.
      中仪释义:⒈唐 称礼部郎中为中仪,员外郎为小仪。 唐 郑谷《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一说,指礼部员外。明 杨慎《艺林伐山》卷十二:“唐 人,礼部员外谓之中仪,主事谓之小仪。”⒉符合礼节。《淮南子·主术训》:“能欲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
    • 5.
      中度释义:⒈合乎标准、法度。《礼记·王制》:“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淮南子·主术训》:“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四游记·果老骑驴应召》:“言词清雅,礼数中度。”⒉引申为恰到好处。唐 陈鸿《长恨歌传》:“鬢髮腻理,纤浓中度。”《宋史·欧阳修传》:“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 6.
      余命释义:⒈保命。《孙子·九地》:“吾士无餘财,非恶货也;无餘命,非恶寿也。”⒉幸存的性命。《淮南子·主术训》:“譬犹雀之见鸇而鼠之遇狸也,亦必无餘命矣。”唐 元稹《诲侄等书》:“不幸餘命不殞,重戴冠缨,常誓効死君前,扬名后代,殁以谢先人於地下耳。”宋 沉辽《秦穰侯就封图赞》:“范雎 何人,簀中餘命,不烦半策,夺我樽柄。”⒊残年;未尽的性命。《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吾老寡,岂復多惜餘命邪?但伤先帝遗意不遂,社稷颠覆为痛耳。”晋 向秀《思旧赋》:“昔 李斯 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 嵇生 之永辞兮,顾日
    • 7.
      匡牀释义:亦作“匡床”。安适的床。一说方正的床。《商君书·画策》:“人主处匡牀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汉 桓宽《盐铁论·取下》:“匡牀旃席,侍御满侧者,不知负輅輓船,登高絶流之难也。”王利器 校注:“《淮南子·主术篇》曰:‘匡牀蒻席。’今案 高诱 注曰:‘匡,安也。’《庄子·齐物篇》:‘与王同筐牀。’《释文》云:‘本亦作“匡”’,司马 云:‘安牀也。’一云:‘正牀也。’”唐 刘禹锡《伤往赋》:“坐匡牀兮抚婴儿,何所匄沐兮,何从仰飴。”《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书房中匡牀罗帐,藤簟纱衾。”清 董道权《王麟友同宿客
    • 8.
      周比释义:结党营私。语本《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淮南子·主术训》:“大臣专权,下吏持势,朋党周比,以弄其上。”《新唐书·杨虞卿传》:“御史大夫 李固言 素嫉 虞卿 周比,因傅左端倪。帝大怒,下 虞卿 詔狱。”
    • 9.
      堀室释义:建在地下的房间。《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夏四月,光 伏甲於堀室而享王。”杜预 注:“掘地为室。”《淮南子·主术训》:“高臺层榭,非不丽也,然民有堀室狭庐以託身者,则明主弗乐也。”按,《读书杂志·淮南子一》依《太平御览》引文作“无窟室狭庐”,当从。
    • 10.
      守圉释义:同“守御”。 《管子·小匡》:“君有征战之事,则小国诸侯之臣,有守圉之备矣。”《墨子·公输》:“公输盘 之攻械尽,子墨子 之守圉有餘。”《淮南子·主术训》:“瘖者可使守圉,而不可使言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五年》:“帝召见其使,令归语 栋戩,尽心守圉。”
    • 11.
      宜辽释义:即 宜僚。《淮南子·主术训》:“市南 宜辽 弄丸,而两家之难,无所关其辞。”参见“宜僚”。
    • 12.
      弥久释义:长久;愈久。《淮南子·主术训》:“上操约省之分,下效易为之功,是以君臣弥久而不相猒。”《后汉书·董卓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明 宋濂《莆田林氏重建先祠记》:“林 氏子若孙亦世擢进士第,克守诗礼之训,弥久而弥光。”
    • 13.
      弱志释义:⒈缺乏主见。《逸周书·官人》:“移易以言,志不能固,已诺无决,曰弱志者也。”⒉多用以谦称自己的志向。晋 陶潜《闲情赋》:“迎清风以袪累,寄弱志於归波。”唐 韦应物《福善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诗:“弱志厌众纷,抱素寄精庐。”宋 曾巩《酬王正仲登岳麓寺阁见寄》诗:“顾我客斗牛,三年疏往还。低心念弱志,引领望衰颜。未共尊酒乐,良嗟人事艰。”明 陈子龙《清明雨中晏坐忆去岁在河间》诗:“弱志在奋庸,至道宜安贫。年岁日以晚,两虑徒伤神。”参见“弱尚”。⒊谓虚心下气。《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
    • 14.
      智圆行方释义:《淮南子·主术训》:“智欲圆而行欲方。” 指见识要广博圆通,而行事则应该公正。智:知识,见识。方:方正。
    • 15.
      楚冠释义:《淮南子·主术训》:“楚文王 好服獬冠,楚国 效之。”高诱 注:“獬豸之冠,如今御史冠。”“楚冠”即指此冠,后御使、使节及执法者皆戴之。
    • 16.
      焚林而猎释义:烧毁树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的小利,不考虑长远利益。《淮南子·主术训》:“故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 17.
      端慤释义:正直诚谨。《商君书·慎法》:“初假吏民奸诈之本,而求端慤之末,禹 不能以使十人之众,庸主安能以御一国之民?”《淮南子·主术训》:“其民朴重端慤。”高诱 注:“端,直也;慤,诚也。”《后汉书·邓骘传》:“常母子兄弟,内相勑厉,冀以端慤畏慎,一心奉戴,上全天恩,下完性命。”《新唐书·毕诚传》:“性端慤,不妄与人交。”《明史·陈选传》:“选 自幼端慤,寡言笑,以圣贤自期。”
    • 18.
      粢食释义:古代祭祀时用的以黍、稷所作的饭食。《左传·桓公二年》:“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孔颖达 疏:“粢食不凿,谓以黍、稷为饭,不使细也。”《淮南子·主术训》:“太羹不和,粢食不毇。”高诱 注:“毇,细也。”
    • 19.
      肥醲释义:亦作“肥脓”。亦作“肥浓”。厚味;美味。《淮南子·主术训》:“肥醲甘脆,非不美也。”《文选·枚乘<七发>》:“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李善 注:“脓,厚之味也。”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夏至先后各十五日,薄滋味,勿多食肥醲。”唐 张籍《董公》诗:“公衣无文采,公食少肥浓。”唐 白居易《寄卢少卿》诗:“颜回 何为者,簟瓢纔自给;肥醲不到口,年不登三十。”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肥浓甘脆,世所共珍,使饱而遇之,则食如泥土。”
    • 20.
      脱蹝释义:同“脱屣”。《淮南子·主术训》:“﹝ 尧 ﹞举天下而传之 舜,犹却行而脱蹝也。”

主术(zhu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主术是什么意思 主术读音 怎么读 主术,拼音是zhǔ shù,主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主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