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校订 校订的意思
jiàodìng

校订

简体校订
繁体校訂
拼音jiào dìng
注音ㄐㄧㄠˋ ㄉㄧ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o jiào,(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组词】:校园。校长。(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例句】: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1) 比较。【组词】:校场。(2) 查对、订正。【组词】:校勘。校订。校对。

dìng,(1) 改正,修改。【组词】:订正。考订。校(jiào )订。修订。(2) 约定,立(契约)。【组词】:订立。订购。订约。(3) 用线、铁丝、书钉把书页、纸张连在一起。【组词】:装订。(4) 制定。【组词】:订计划。(5) 评议。【例句】:“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基本含义

指校正、修订文稿或书籍,使其更加准确、完善。

校订的意思

校订 [jiào dìng]

1. 对照正确的资料修改另一份资料中的错误。

[check against the authoritative text;]

校订 引证解释

⒈ 校勘订正。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近予见 宋 板《大戴礼》,乃 秦景暘 閲本,口字并非方空圈。

景暘 讳 四麟,係前代邑中藏书家,校订颇精审可据。”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孔编修广森<大戴礼记补注>序》:“近时 戴东原 编修、 卢绍弓 学士,相继校订,蹊逕渐闢。”
巴金 《一颗红心--悼念曹葆华同志》:“他基本上恢复了视力以后,又拿起十年前已经全部译完的《普列汉诺夫哲学通信第五集》译稿对照原文重新校订。”


国语词典

校订 [jiào dìng]

⒈ 校正改订。

如:「他是校订古籍的专家。」

订正 考订 校正


校订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校正释义:校对改正:校正错字。 重新校正炮位。
    • 2.
      订正释义:改正(文字中的错误):书中的错误都一一订正了。
    • 3.
      考订释义:考据订正。

校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铅释义:⒈指点勘书籍用的朱砂和铅粉。 亦借指校订之事。⒉胭脂和铅粉。古代妇女化妆用品。⒊借指妇女。
    • 2.
      参校释义:⒈为别人所著的书做校订的工作。 ⒉一部书有两种或几种本子,拿一种做底本,参考其他本子,加以校订。
    • 3.
      参订释义:参校订正:这部书由张先生编次,王先生参订。
    • 4.
      审校释义:审查校订(书刊内容)。
    • 5.
      斠画释义:⒈犹察究。 ⒉校订。
    • 6.
      校修释义:⒈见“校脩”。⒉校订修正。
    • 7.
      校注释义:校订并注释。
    • 8.
      校点释义:校订并加标点:校点古籍。
    • 9.
      校笺释义:校订和笺注。如 徐震堮 有《世说新语校笺》。
    • 10.
      校综释义:校订总合。
    • 11.
      校脩释义:校订修正。
    • 12.
      校订释义:对照可靠的材料改正书籍、文件中的错误:校订文稿。
    • 13.
      校读释义:审阅校订。
    • 14.
      校阅释义:⒈审阅校订(书刊内容)。 ⒉检阅:校阅三军。校阅阵法。
    • 15.
      检雠释义:整理、校订。《新唐书·儒学传下·禇无量》:“又詔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讎,采天下遗书以益闕文。不数年,四库究治。”
    • 16.
      正定释义:⒈校订改正。⒉端正而坚定。
    • 17.
      磨铅释义:⒈亦作“磨鈆”。磨研铅粉涂抹误字。谓勤于校订或撰述。⒉自谦词。铅,铅刀,指钝刀,比喻低劣的才能。
    • 18.
      编校释义:编辑和校订:编校古籍。提高书刊的编校质量。
    • 19.
      编检释义:⒈明 清 时指史馆中的编辑校订工作。 明 李东阳《贺鼎仪迁谕德得捡字》:“须知啟沃功,不独事编检。”⒉明 清 史馆中编修、检讨官的统称,属翰林院。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曝书亭集》有《恩赐禁中骑马》诗,是 康熙 朝编检入直,亦竟有朝马之赏也。”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庶吉士散馆》:“若留作编检,仅用浊醪豆腐而已。”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吉士出洋三年,学成而归者,授职比编检。”
    • 20.
      编订释义:编纂校订:编订《唐宋传奇集》。

校订(xiaod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校订是什么意思 校订读音 怎么读 校订,拼音是jiào dìng,校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校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