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鸿烈 鸿烈的意思
hóngliè

鸿烈

简体鸿烈
繁体鴻烈
拼音hóng liè
注音ㄏㄨㄥˊ ㄌㄧ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鸿

hóng,(1) 大雁。【组词】:鸿雁。鸿毛。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2) 大。【组词】:鸿博。鸿图。鸿沟。鸿儒。鸿福。鸿运。鸿烈。(3) 指书信。【组词】:来鸿。(4) 姓。

liè,(1) 火势猛;引申为猛,厉害。【组词】:烈火。烈焰。烈酒。烈马。烈性。激烈。剧烈。(2) 气势盛大。【组词】:轰轰烈烈。(3) 刚直,有高贵品格的;为正义而死难的。【组词】:烈女。壮烈。先烈。烈士。(4) 功业。【组词】:功烈。(5) 古同“列”,行列。

基本含义

形容人才出众,声名显赫。

鸿烈的意思

鸿烈 [hóng liè]

1. 大功业。大明。用作书名。今所传《淮南子》别称《鸿烈解》,又省称《鸿烈》。《淮南子》主道家学说,因用以指道经、道术。

鸿烈 引证解释

⒈ 大功业。

《汉书·扬雄传下》:“《典》《謨》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
《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故 光武 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虽 寇 邓 之高勋, 耿 贾 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
唐 卢照邻 《答蜀父老问》:“莫不称赞鸿烈,揄扬颂声。”

⒉ 大明。用作书名。今所传《淮南子》别称《鸿烈解》,又省称《鸿烈》。

《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 安 著《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为《淮南子》。”
汉 高诱 《<淮南子>序》:“然其大较,归之於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⒊ 《淮南子》主道家学说,因用以指道经、道术。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灵飞》《太甲》,高擅玉函;鸿烈仙方,长推丹枕。”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七:“丛桂蒙茸土一隅,拟求鸿烈问之无。”


国语词典

鸿烈 [hóng liè]

⒈ 伟大的功勋。

《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享祚未永,早弃鸿烈。」

⒉ 淮南子内篇的别名。

汉·高诱〈淮南子序〉:「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鸿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杂家释义:⒈战国末期到西汉初年的一个学派。标榜对各家学说兼容并包,即所谓“兼儒墨,合名法”,故名。代表著作有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和汉初淮南王刘安主持编纂的《淮南鸿烈》(《淮南子》)等。⒉泛指学问涉猎很杂的学者。
    • 2.
      淮南子释义:也叫《淮南鸿烈》。书名。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著。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只流传内二十一篇。书中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五行等家思想,一般认为它是杂家著作。
    • 3.
      眇末释义:⒈微末。 古代帝王自谦之词。《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六年三月﹞丙寅,詔曰:‘朕以眇末,承奉鸿烈。’”南朝 宋 颜延之《庭诰》:“虽尔眇末,犹扁庸保之上;事思反己,动类念物,则其情得而人心塞矣。”⒉细小;琐屑。宋 王禹偁《谢赐圣惠方表》:“昔 玄宗 之广济,德宗 之广利,皆丛剉眇末,不足称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一曰清政本。宜詔中书、枢密院,凡苛碎眇末之务,悉归有司,使从容谋议,专论大计。”
    • 4.
      风霜释义:⒈风和霜。《后汉书·卢植传论》:“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唐 杜审言《赠苏味道》诗:“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陈毅《冬夜杂咏·秋菊》:“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⒉比喻艰难辛苦。《北齐书·文襄帝纪》:“犯危履难,岂避风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随行两个家人,一个叫做 王恩,一个叫做 王惠。多是经歷风霜、惯走江湖的人。”杨朔《香山红叶》:“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⒊比喻峻厉严肃的内容。《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 安 著《鸿烈》二十一篇……自云:‘字中皆挟
    • 5.
      鸿烈释义:⒈大功业。 ⒉大明。用作书名。今所传《淮南子》别称《鸿烈解》,又省称《鸿烈》。⒊《淮南子》主道家学说,因用以指道经、道术。

鸿烈(hongl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鸿烈是什么意思 鸿烈读音 怎么读 鸿烈,拼音是hóng liè,鸿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鸿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