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赴敌 赴敌的意思

赴敌

简体赴敌
繁体赴敵
拼音fù dí
注音ㄈㄨˋ ㄉ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ù,(1) 往,去。【组词】:赴京。赴会。赴任。赴约。赴宴。(2) 投入(某种境地),参加(某种行列)。【组词】:赴战。赴敌(加入对敌作战)。赴难(nàn )。赴义。(3) 古同“讣”,讣告。

dí,(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组词】:敌人。敌方。敌寇。(2) 指敌人。【组词】:敌后。敌情。敌酋。敌特。轻敌。克敌制胜。(3) 抵挡。【组词】:寡不敌众。(4) 相当。【组词】:势均力敌。匹敌。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5) 仇视。【组词】:敌意。“诸侯敌王所忾”。

基本含义

指勇敢地前往敌人的地方或面对敌人的行动。

赴敌的意思

赴敌 [fù dí]

1. 〈书〉到战场去跟敌人作战。

赴敌 引证解释

⒈ 奔赴战阵,对敌作战。

《隋书·于仲文传》:“今者,人各其心,何以赴敌?”
明 刘基 《楚人伐郑》:“虽起救 郑 之师,而逡巡畏缩,不即赴敌,遂使 郑国 失三大夫。”
《冷眼观》第二七回:“有时他偶感风寒,不能亲身赴敌,别人借了他的这面关王旗出去,也是一律包打胜仗。”


国语词典

赴敌 [fù dí]

⒈ 从事战役抗敌。

《隋书·卷六〇·段文振传》:「今者人各其心,何以赴敌?」


赴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同仇释义:⒈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 《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与子同仇。”《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初,鲁肃 尝劝 孙权 以 曹操 尚存,宜且抚辑 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清 陈梦雷《李葆甫传》:“吾义不与贼俱生,孰能与我同仇者乎?”周恩来《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审问毕,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齐唱《国际歌》,以赋同仇,直影响了全所。”⒉指共同赴敌者。朱德《出太行》诗:“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 2.
      戏下释义:谓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引申为部下。戏,通“麾”。《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信 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戏,一作麾。”《汉书·李广传》:“广 歷七郡太守,前后四十餘年,得赏赐,輒分其戏下,饮食与士卒共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英 师乘胜长驱,直泊 乌涌,湖南 镇筸 总兵 祥福 拒战不克,与其戏下二将赴敌死之。”
    • 3.
      绝缨释义:⒈扯断结冠的带。据 汉 刘向《说苑·复恩》载:楚庄王 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晋 与 楚 战,有 楚 将奋死赴敌,卒胜 晋 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后遂用作宽厚待人之典。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絶缨盗马之臣赦,楚 赵 以济其难。”唐 陈子昂《座右铭》:“秦穆 饮盗马,楚 客报絶缨。”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钱起》:“况宾无絶缨之嫌,主无投辖之困。”⒉用以形容男女聚会,不拘形迹。宋 柳永《
    • 4.
      蹈敌释义:犹赴敌。

赴敌(fu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赴敌是什么意思 赴敌读音 怎么读 赴敌,拼音是fù dí,赴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赴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