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刑 [lǚ xíng]
1. 《尚书》篇名。周穆王时有关刑法的文书,由于吕侯的请命,故名。近人有认为是春秋时吕国国君所造的刑书。
吕刑 引证解释
⒈ 《尚书》篇名。 周穆王 时有关刑法的文书,由于 吕侯 的请命,故名。近人有认为是 春秋 时 吕国 国君所造的刑书。
引《书·吕刑》:“吕 命, 穆王 训 夏 赎刑,作《吕刑》。”
孔 传:“吕侯 以 穆王 命作书,训畅 夏禹 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
《墨子·尚贤中》:“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
《文选·扬雄<解嘲>》:“《吕刑》靡敝, 秦 法酷烈。”
《汉书·扬雄传》作“《甫刑》”。按, 吕侯 后为 甫侯,故又称为《甫刑》。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吕刑》一篇,文体与《左传》相近,旧称为 周穆王 所作……我揣想它是 春秋 时 吕国 的某王所造的刑书,而经过后来的儒者所润色过的东西。”
吕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千释义:⒈《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⒉泛言数目之多。三国 魏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唐 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⒊指三千大千世界。南朝 宋
- 2.
丽刑释义:谓触犯刑法。丽,通“罹”。《书·吕刑》:“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蔡沉 集传:“於丽法者辞为差别,皆刑之也。”宋 司马光《论西夏札子》:“则徒使边民丽刑者众,狱犴盈溢,而私市终不能禁也。”
- 3.
仲叔释义:⒈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⒉泛指兄弟、弟弟。清 陈确《祭祝子开美文》:“细书格言,精楷端淑,并师手札,汇藏一櫝,不遗诸子,不授仲叔。”⒊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三国志·蜀志·庞统法正传评》:“儗之 魏 臣,统 其 荀彧 之仲叔,正 其 程、郭 之儔儷邪?”⒋复姓。春秋 卫 有 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
- 4.
伦要释义:根据伦理所规定的准则。语本《书·吕刑》:“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孙星衍 疏:“伦者,郑 注《学记》云:‘理也。’要者,郑司农 注《周礼》云:‘簿书也。’”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二》:“伦要之列,我不得而增减之。”
- 5.
元命释义:⒈天之大命。 《书·多士》:“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孔 传:“其惟废其天命,下致天罚。”孔颖达 疏:“言天不復助 桀,其惟废其大命,欲絶 夏 祚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竞竞,不遑假寝。”宋 曾巩《进奉同天节银绢状》:“元命在躬,方启龙兴之运。”⒉长寿。《书·吕刑》:“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孔颖达 疏:“若能断狱平均者,必寿长久大命。”⒊指六十一岁。旧以干支纪年,六十岁为一甲子,至六十一岁,又当生年干支,谓之元命。宋 范成大 有《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
- 6.
具造释义:《书·吕刑》:“两造具备”。
- 7.
农殖释义:亦作“农植”。劝民种植。后泛指种植。《书·吕刑》:“稷 降播种,农殖嘉穀。”《汉书·食货志上》:“食谓农殖嘉穀可食之物。”《后汉书·刘虞传》:“虞 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 上谷 胡 市之利,过 渔阳 盐铁之饶,民悦年登,穀石三十。”《晋书·陶侃传》:“是以百姓勤於农殖,家给人足。”
- 8.
刑书释义:⒈刑法的条文。 《书·吕刑》:“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汉书·刑法志》:“子产 相 郑 而铸刑书。”清 恽敬《上座主戴莲士先生书》:“嘉庆 五年前之计议,如军籍之赏罚,计簿之裒益,刑书之轻重,吏职之进退,均有可意得其符验者。”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五节:“晋国 旧势力的代表人物 叔向,听到 子产‘铸刑书’,就去信攻击他背叛‘先王’的制度。”⒉刑部尚书的简称。清 褚人穫《坚瓠十集·兵刑侍郎谑》:“景泰 中,兵刑二部僚佐会坐,时 于谦 为兵书,俞士悦 为刑书。”⒊掌管文书的狱吏。清
- 9.
嗣世释义:⒈承嗣。《书·吕刑》“呜呼,嗣孙,今往何监”孔 传:“嗣孙,诸侯嗣世子孙,非一世。”明 高攀龙《薛孝子传》:“孝子曰:‘吾有一子足嗣世,两弟足养亲。’”⒉继位。《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
- 10.
嘉谷释义:⒈古以粟(小米)为嘉谷,后为五谷的总称。《书·吕刑》:“稷 降播种,农殖嘉穀。”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嘉穀不耘,则荑莠弥漫。”宋 王禹偁《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虽有玄珠虹玉,勿谓之宝,朕之宝者,嘉穀也。”明 刘基《北上感怀》诗:“农夫植嘉穀,所务诛稂秕。”⒉嘉禾。《史记·周本纪》:“晋 唐叔 得嘉穀,献之 成王,成王 以归 周公 于兵所。”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嘉穀﹞二苗同为一穗。”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嘉穀六穗,我穡曷蓄。”《汉书·宣帝纪》:“元康 四年,嘉穀玄稷降于郡国。”参见“嘉
- 11.
在上释义:⒈《书·吕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 ”孔颖达 疏:“言 尧 躬行敬敬之道在於上位。”后因以“在上”尊称帝王。唐 郑万钧《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翌日,勑使来问,﹝公主﹞口自附奏:‘在上千万珍重。’”⒉在上位。对长辈或上司等的敬语。《水浒传》第八回:“林冲 执手对丈人説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 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清 孔尚任《桃花扇·争位》:“元帅在上,小将本不该争论。”《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众人连忙一齐跪倒,口称:‘太老爷在上,小人们都是些乱民。’”
- 12.
庆赖释义:语本《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后以“庆赖”谓庆幸得到依靠。
- 13.
庶訧释义:同“庶尤”。《广雅·释诂》“訧,罪也”清 王念孙 疏证:“《説文》:‘訧,罪也。’引《吕刑》‘报以庶訧’。今本作‘尤’。”
- 14.
延及释义:扩展到;延伸到。 《书·吕刑》:“蚩尤 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韩诗外传》卷一:“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春秋·定公二年》“雉门及两观灾”唐 孔颖达 疏:“灾起 雉门,而延及两观。”
- 15.
族姓释义:⒈指同姓的亲族。 《书·吕刑》:“官伯族姓,朕言多惧。”孙星衍 疏:“族姓,谓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也。”《左传·昭公三十年》:“我盍姑亿吾鬼神,而寧吾族姓,以待其归,将焉用自播扬焉?”《清会典·户部·户口》:“凡旗人立后,先兄弟之子,次从兄弟之子,次族姓。择昭穆相当者听立为后。”⒉指家族姓氏。《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孙挥 能知四国之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⒊指世族大姓。《后汉书·独行传·陆续》:“陆续,字 智初,会稽 吴 人也。世为族姓。”《晋书·诸葛
- 16.
甫刑释义:⒈即《尚书·吕刑》。⒉借指周代刑法。
- 17.
百锾释义:六百两。鍰,古重量名。一锾为六两;又说一锾为六两又大半两;又说百锾为三斤。《书·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鍰。”孔 传:“六两曰鍰,鍰,黄铁也。”按,《史记·周本纪》引作“百率”。《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徒以百鍰轻科,反行季叶。”吕向 注:“百鍰金,刑以金赎罪者。”
- 18.
禹刑释义:即 夏 之《赎刑》。《左传·昭公六年》:“夏 有乱政而作《禹刑》,商 有乱政而作《汤刑》,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杜预 注:“夏、商 之乱,著 禹、汤 之法,言不能议事以制。”杨伯峻 注:“《尚书·吕刑序》云:‘吕 命 穆王 训 夏《赎刑》,作《吕刑》。’……是相传 夏 有《赎刑》,亦曰《禹刑》,未必为 禹 所作耳。”
- 19.
简核释义:⒈亦作“简覈”。核实;审核。《书·吕刑》“五刑不简”孔 传:“不简核,谓不应五刑。”《后汉书·王堂传》:“其宪章朝右,简覈才职,委功曹 陈蕃。”清 薛福成《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且论今日海军,不在骤拓规模,而在简覈名实,不在遽添船砲,而在增练材艺。”⒉简要翔实。《新唐书·吴兢传》:“兢 叙事简核,号良史。”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秦中诸志》:“誌以简核为得体,康德涵《武功志》最称於世。”章炳麟《文学说例》:“马 刘 二代,斯类实繁,体若駢枝,语反简覈,岂与夫 苏軾、陈亮 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
- 20.
絶地天通释义:《书·吕刑》:“乃命 重 黎,絶地天通,罔有降格。”孔 传:“重 即 羲,黎 即 和。堯 命 羲 和 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絶地天通。言天神無有降地,地祇不至於天,明不相干。”意谓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纲纪秩序。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平帝》:“古之聖人,絶地天通以立經世之大法,而後儒稱天稱鬼以疑天下。”清 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然則絶地天通,非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