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新文化 新文化的意思
xīnwénhuà

新文化

简体新文化
繁体
拼音xīn wén huà
注音ㄒㄧㄣ ㄨㄣˊ ㄏㄨㄚ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xīn,(1)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组词】:新生。新鲜。新奇。新贵。新绿。新星。新秀。新闻。新陈代谢。(2)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组词】:改过自新。推陈出新。(3) 不久以前,刚才。【组词】:新近。(4)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组词】:新时代。新社会。新观念。新思维。(5)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组词】:新娘。新郎。新房。(6)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7) 姓。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huà huā,(1) 性质或形态改变。【组词】: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组词】:化缘。化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组词】:丑化。绿化。(4) 习俗,风气。【组词】:有伤风化。(5) 特指“化学”。【组词】:化工。化纤。化肥。 ◎ 同“花”。

基本含义

指新的文化形式和内容,也指新的文化现象和风尚。

新文化的意思

新文化 [xīn wén huà]

1. 指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新的思想和学术、文艺等。

新文化 引证解释

⒈ 指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新的思想和学术、文艺等。

鲁迅 《彷徨·肥皂》:“他们还嚷什么‘新文化新文化’,‘化’到这样了,还不够?”
《解放日报》1946.5.4:“新文化战士及青年为之而捐躯的数目,在 中 外古今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国语词典

新文化 [xīn wén huà]

⒈ 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达,而兴起的新思想与学术。


新文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文主义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 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人与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一是指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利益、需要及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其主流是市民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和禁欲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 2.
      创造社释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文学团体。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起,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出版《创造》《创造周报》《创造社丛书》等。初期强调艺术自身的独立价值,倾向于浪漫主义,1925年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1929年2月被国民党政府封闭。
    • 3.
      四新释义:指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和新习惯。
    • 4.
      平民文学释义:⒈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但实际上还只能是提倡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文学。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必待工人农民得到真正的解放,然后才有真正的平民文学。有些人说:‘中国 已有平民文学’,其实这是不对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的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⒉指民间文学。
    • 5.
      德先生释义: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
    • 6.
      文言释义:古代汉语的书面语。产生于先秦,一直通行到近代,具有词汇丰富、语句精练的特点。唐宋以后,与口语逐渐脱离,在书面语上逐渐形成与白话并存的状况。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逐渐被白话所取代。与“白话”相对。
    • 7.
      新学家释义:泛指 清 末到“五四”以前受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影响的人。鲁迅《热风·所谓“国学”》:“至于这些‘国学’书的校勘,新学家不行,当然是出于 上海 的所谓‘国学家’的了,然而错字迭出,破句连篇(用的并不是新式圈点),简直是拿少年来开玩笑。”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去今已五十年,我的父亲也不是新学家,但竟毅然决然的给我种起‘洋痘’来。”
    • 8.
      新文化运动释义:五四运动前后反对封建思想的启蒙运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纷纷撰文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前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其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提倡科学、提倡白话文。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时的北京大学聘请新文化运动人物任教,使其成为传播新文化的重要阵地。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
    • 9.
      新文化释义:指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新的思想和学术、文艺等。鲁迅《彷徨·肥皂》:“他们还嚷什么‘新文化新文化’,‘化’到这样了,还不够?”《解放日报》4:“新文化战士及青年为之而捐躯的数目,在 中 外古今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 10.
      毛厕释义:亦作“毛厠”。茅厕,厕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这大门里面的一所毛厕,向来係家丁们包与乡下人淘去的。”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那时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人如 吴稚晖、钱玄同 两位先生,却教人将线装书丢在毛厕里。”王鲁彦《厦门印象》:“随地可以看见高大奇特的榕树,连毛厕旁都种满了繁密的龙眼树。”
    • 11.
      现代十六家小品释义:散文集。阿英编。1935年出版。收周作人、朱自清、谢冰心、茅盾、郭沫若、鲁迅等十六位作家的散文一百零四篇。有抒情散文、游记、随笔、杂感、序跋,是一本反映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散文创作成就的选集。每位入选者的作品前有编者的短序,介绍其小品创作概况。
    • 12.
      趋重释义:偏重;着重。《洪秀全演义》第二一回:“将来天下大势,必趋重海权。”蔡元培《三十五年中国之新文化》三:“其他各大学所研究的,大抵趋重于中外社会现状与其趋势。”瞿秋白《饿乡纪程》四:“此后 北京 青年思想,渐渐的转移,趋重于哲学方面,人生观方面。”
    • 13.
      陈独秀释义:(1879—1942)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创办《新青年》《每周评论》。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思想、文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8月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筹备成立中国共产党,进行建党活动,先后任中共中央局书记、委员长、总书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其后,对于革命前途悲观失望,接受托派观点,在党内成立小组织,进行反党活动,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1932年10月被国民党政府逮

新文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文主义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 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人与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一是指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利益、需要及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其主流是市民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和禁欲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 2.
      创造社释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文学团体。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起,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出版《创造》《创造周报》《创造社丛书》等。初期强调艺术自身的独立价值,倾向于浪漫主义,1925年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1929年2月被国民党政府封闭。
    • 3.
      四新释义:指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和新习惯。
    • 4.
      平民文学释义:⒈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但实际上还只能是提倡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文学。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必待工人农民得到真正的解放,然后才有真正的平民文学。有些人说:‘中国 已有平民文学’,其实这是不对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的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⒉指民间文学。
    • 5.
      德先生释义: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
    • 6.
      文言释义:古代汉语的书面语。产生于先秦,一直通行到近代,具有词汇丰富、语句精练的特点。唐宋以后,与口语逐渐脱离,在书面语上逐渐形成与白话并存的状况。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逐渐被白话所取代。与“白话”相对。
    • 7.
      新学家释义:泛指 清 末到“五四”以前受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影响的人。鲁迅《热风·所谓“国学”》:“至于这些‘国学’书的校勘,新学家不行,当然是出于 上海 的所谓‘国学家’的了,然而错字迭出,破句连篇(用的并不是新式圈点),简直是拿少年来开玩笑。”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去今已五十年,我的父亲也不是新学家,但竟毅然决然的给我种起‘洋痘’来。”
    • 8.
      新文化运动释义:五四运动前后反对封建思想的启蒙运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纷纷撰文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前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其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提倡科学、提倡白话文。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时的北京大学聘请新文化运动人物任教,使其成为传播新文化的重要阵地。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
    • 9.
      新文化释义:指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新的思想和学术、文艺等。鲁迅《彷徨·肥皂》:“他们还嚷什么‘新文化新文化’,‘化’到这样了,还不够?”《解放日报》4:“新文化战士及青年为之而捐躯的数目,在 中 外古今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 10.
      毛厕释义:亦作“毛厠”。茅厕,厕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这大门里面的一所毛厕,向来係家丁们包与乡下人淘去的。”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那时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人如 吴稚晖、钱玄同 两位先生,却教人将线装书丢在毛厕里。”王鲁彦《厦门印象》:“随地可以看见高大奇特的榕树,连毛厕旁都种满了繁密的龙眼树。”
    • 11.
      现代十六家小品释义:散文集。阿英编。1935年出版。收周作人、朱自清、谢冰心、茅盾、郭沫若、鲁迅等十六位作家的散文一百零四篇。有抒情散文、游记、随笔、杂感、序跋,是一本反映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散文创作成就的选集。每位入选者的作品前有编者的短序,介绍其小品创作概况。
    • 12.
      趋重释义:偏重;着重。《洪秀全演义》第二一回:“将来天下大势,必趋重海权。”蔡元培《三十五年中国之新文化》三:“其他各大学所研究的,大抵趋重于中外社会现状与其趋势。”瞿秋白《饿乡纪程》四:“此后 北京 青年思想,渐渐的转移,趋重于哲学方面,人生观方面。”
    • 13.
      陈独秀释义:(1879—1942)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创办《新青年》《每周评论》。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思想、文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8月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筹备成立中国共产党,进行建党活动,先后任中共中央局书记、委员长、总书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其后,对于革命前途悲观失望,接受托派观点,在党内成立小组织,进行反党活动,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1932年10月被国民党政府逮

新文化造句

1.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艺思潮,有的如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

2.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巨人。

3.那时的新文化运动唤醒了广大民众。

4.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对维系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5.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也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片面地“厚今薄古”是不可取的。

新文化是什么意思 新文化读音 怎么读 新文化,拼音是xīn wén huà,新文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新文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