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守 [shàn shǒu]
1. 善于防守。
3. 善于守职;善于守成。
善守 引证解释
⒈ 善于防守。
引《孙子·虚实》:“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吴梅 《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颇闻棋诀在善守,心细如髮才如斗。”
⒉ 善于守职;善于守成。
引《国语·鲁语上》:“孟孙 善守矣,其可以盖 穆伯 而守其后於 鲁 乎!”
《史记·乐书》:“成王 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
善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先代释义:先世;古代。《左传·昭公四年》:“君子谓 合左师 善守先代,子产 善相小国。”晋 陆机《五等论》:“淫昏之君无所容过,何则其不治哉!故先代有以之兴矣。”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於是圣朝郊庙礼乐,一旦遂復古,跨越先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是他先代之物,我更不能受。”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二二:“词是我国先代遗下来的文学上一部分的遗产。”
- 2.
善信释义:⒈善守信用。⒉谓对佛法虔诚信仰。
- 3.
墨守释义:⒈战国 时,墨翟 善于守城。后因称善于防守为 墨翟 之守,简称“墨守”。《战国策·齐策六》:“今公又以弊 聊 之民,距全 齐 之兵,朞年不解,是 墨翟 之守也。”宋 苏轼《次韵张甥棠美述志》:“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中灰同墨守。”罗惇曧《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公输 善攻,墨翟 善守,故谓善守者为‘墨守’。”⒉谓固执保守,不思进取。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 钟嶸 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準的也。”清 朱焘《北窗呓语》:“然 戈氏 墨守韵学,未免为法所拘。”鲁迅《二心集·关于<唐三
- 4.
失气释义:⒈停止呼吸。《荀子·解蔽》:“夏 首之南有人焉,曰 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杨倞 注:“失气,谓困甚气絶也。”⒉犹丧气。汉 王逸《九思·悼乱》:“惶悸兮失气,踊跃兮距跳。”《汉书·陈咸传》:“官属及诸中宫黄门、鉤盾、掖庭官吏,举奏按论,畏 咸,皆失气。”宋 叶适《寄王正言书》:“时值朝廷有大废置,立殿陛上,语移数刻,奄人侍宦,股慄失气。”⒊失去勇气。《淮南子·兵略训》:“故善战者不在少,善守者不在小,胜在得威,败在失气。”⒋犹晦气,
- 5.
守文释义:本谓遵循 文王 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公羊传·文公九年》:“继 文王 之体,守 文王 之法度。”《史记·外戚世家》:“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也。”司马贞 索隐:“守文犹守法也,谓非受命创制之君,但守先帝法度为之主耳。”晋 陆机《辩亡论》上:“虔修遗宪,政无大闕,守文之良主也。”《新唐书·姚崇宋璟传赞》:“故 唐 史臣称 崇 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 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始,此所以佐 唐 使中兴也。”宋 王安石《委任》:“当是时,守文之盛者,二君(汉文
- 6.
执性释义:⒈犹秉性。 《后汉书·刘平传》:“臣窃见 琅玡 王望、楚国 刘旷、东莱 王扶,皆年七十,执性恬淡,所居之处,邑里化之,脩身行义,应在朝次。”宋 王谠《唐语林·政事上》:“宋(宋璟)善守法,故能持天下之政。姚(姚崇)善应变,故能成天下之务。二人执性不同,同归於道;协心翼赞,以致於治。”⒉犹固执,任性。《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这娘子点酒不闻的,他执性不喫,也难十分强他。”《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位 安公子 是那女孩儿一般,百依百顺的人,怎么忽然这等执性起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太太既然这么执
- 7.
诵说释义:⒈传述解说。《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説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梁启雄释:“伯兄曰:‘不陵不犯,即善守师説之意。’按,《修身》:‘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就是这‘不陵不犯’的意思。”《汉书·东方朔传赞》:“﹝长老贤人﹞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説,故令后世多传闻者。”⒉讽诵讲说。⒊歌颂,称道。
- 8.
诵説释义:⒈传述解说。 《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説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梁启雄 释:“伯兄曰:‘不陵不犯,即善守师説之意。’按,《修身》:‘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就是这‘不陵不犯’的意思。”《汉书·东方朔传赞》:“﹝长老贤人﹞皆曰 朔 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説,故令后世多传闻者。”⒉讽诵讲说。唐 严郢《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铭》:“后学升堂诵説,有法者非一,而沙门 惠朗,受次补之记,得传灯之旨,继明佛日,绍六为七,至矣哉!”明 方孝孺《送凌君入太学序》:“今之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