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fú,(1) 趴,脸向下,体前屈。【组词】:伏卧。伏案读书。(2) 低下去。【组词】:此起彼伏。(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组词】: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组词】:降伏。降龙伏虎。(5) 隐藏。【组词】:伏兵。埋伏。(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组词】:伏日。伏旱。伏暑。伏天。(7) 姓。
shāo,(1) 使东西着火。【组词】:焚烧。燃烧。烧灼。烧毁。(2) 用火或发热的东西使物品受热起变化。【组词】:烧水。烧饭。烧砖。烧焊。烧蓝。烧料。(3) 一种烹饪方法。【组词】:烧茄子。烧鸡。(4) 体温增高。【组词】:发烧。退烧。(5) 经烘烤制成的饼。【组词】:烧饼。火烧。(6) 一种烈性白酒。【组词】:烧酒。高粱烧。(7) 过多的肥料使植物枯萎、死亡。
mái mán,(1) 葬。【组词】:埋葬。(2) 把东西放在坑里用土、雪、落叶盖上。【组词】:掩埋。埋地雷。(3) 隐藏。【例句】:埋没(mò)。埋伏。埋头。隐姓埋名。 ◎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责怪(“怨”读轻声)。
1. 不服罪;不认错。
3. 不听劝解。
⒈ 不服罪;不认错。
引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你待教我从实取责,我又不敢当厅抵赖;恰待分説,又道咱家不伏烧埋。”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不伏烧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来;若不打,这顽皮不改。”
⒉ 不听劝解。
引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便死也只吃杯儿淡酒何伤害,到底个不伏烧埋。”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四折:“也是他买了个赔钱货无如之奈,笑你箇强项侯不伏烧埋。”
⒈ 烧埋,元代对于负命案责任的人,除判决刑罚外,另外必须付给苦主赔偿金,作为死者烧埋的费用。后以不伏烧埋比喻不服罪、不甘心。元·李直夫元·无名氏也作「不服烧埋」。
引《虎头牌·第四折》:「便死也只吃杯淡酒何伤害?到底个不伏烧埋。」
《争报恩·第二折》:「你待教我从实取责,我又不敢当厅抵赖,恰待分说,又道咱家不伏烧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