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女儿节 女儿节的意思
érjié

女儿节

简体女儿节
繁体女兒節
拼音nǚ ér jié
注音ㄋㄩˇ ㄦˊ ㄐ一ㄝ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nǚ rǔ,(1)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组词】:女人。女士。女流(含轻蔑意)。少(shào )女。(2)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 古同“汝”,你。

ér,(1) 小孩子。【组词】:婴儿。儿戏。(2)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组词】:男儿。儿女情。(3) 儿子,男孩子。【组词】:儿子。生儿育女。(4)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5) 助詞。【例句】: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

jié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基本含义

女儿节是指儿女孝敬父母的节日,特指女儿孝敬父母的节日。

女儿节的意思

女儿节 [nǚ ér jié]

1. 明·清时京城女子习俗之一。指七夕。

女儿节 引证解释

⒈ 明 清 时京城女子习俗之一。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端阳》:“饰小女尽态极妍,已嫁之女亦各归寧,呼是日为女儿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花糕》:“九月九日,都人以麪为糕……父母迎其女来食,曰女儿节。”

⒉ 指七夕。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七月七,是女儿节,只这名字已有无限的温柔。”


国语词典

女儿节 [nǚ ér jié]

⒈ 明清时的民间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未婚少女皆梳妆打扮,头簪石榴花;已婚妇女亦归宁回家看父母,称为「女儿节」。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城东内外·春场》:「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饰小女尽态极妍,已嫁之女亦各归宁,呼是日为女儿节。」


女儿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丢巧针释义:⒈亦作“丢针儿”。 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⒉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参阅阿英《女儿节的故事--“七夕”风俗志》。
    • 2.
      乞巧节释义:我国传统节日,又名女儿节。
    • 3.
      仪饰释义: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世说新语·容止》“左太冲 絶丑”刘孝标 注引《续文章志》:“思 貌丑顇,不持仪饰。”《晋书·礼志下》:“康帝 建元 元年,纳皇后 褚氏 ……又詔曰:‘旧制既难準,且於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惟当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令具,其餘兼副杂器停之。’”郭沫若《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日本 人以五月为男童节(以三月为女儿节),一家有多少男童,便挂多少鲤鱼。这不用说是 中国 的鲤鱼跳龙门的演化,但用以为端午的一种仪饰,在 中国 不知道有没有它的母家。”
    • 4.
      时世装释义:⒈当代通行的服饰打扮。宋 洪迈《夷坚丁志·皁衣髽妇》:“然服饰太古,似非时世装。”⒉同“时世妆”。郁达夫《读唐诗偶成》诗:“生年十八九,亦作时世装。”阿英《女儿节的故事》:“个别地区,还束蒿为织女,首饰衣襦,仿时世装,名‘七姐’,就庭设供。”
女儿节是什么意思 女儿节读音 怎么读 女儿节,拼音是nǚ ér jié,女儿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女儿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