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默 [gōng mò]
1. 庄敬而沉静寡言。
恭默 引证解释
⒈ 庄敬而沉静寡言。
引《书·说命上》:“恭默思道。”
夏僎 解:“恭敬渊默,沉思治道。”
《三国志·蜀志·刘巴传》:“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唐 白居易 《议释教策》:“若欲以禪定復人性,则先王有恭默无为之道在。”
清 唐甄 《潜书·性才》:“尧 舜 虽圣,岂能端居恭默,无所张施,使天下之匹夫匹妇一衣一食皆得各遂。”
恭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言释义:⒈谓代天子草拟诏命。语出《书·说命上》“恭默思道,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宋 楼钥《送王正言守永嘉》诗:“使君读残万卷书,古事今事俱了了,便应珥笔侍天陛,不然代言登凤沼。”《宋史·綦崇礼传》:“﹝ 崇礼 ﹞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明 张居正《谢召见疏》:“俾之在阁调理,代言备问,诚之职也。”⒉代表某方面发表言论。参见“代言人”。
- 2.
咎悔释义:⒈灾祸;灾患。 汉 班固《奕旨》:“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三国 魏 嵇康《幽愤》诗:“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衡(禰衡)恃才倜儻,肆狂狷於无妄之世,保身不足,遇非其死,可谓咎悔之深矣。”⒉指悔过,追悔自责。清 陈梦雷《绝交书》:“年兄不自咎悔,对人反责不孝以十四年纪纲到省,不与回书。”
- 3.
岩野释义:亦作“嵓野”。傅岩 之野。语本《书·说命上》:“王庸作书以誥曰:‘以台正于四方,惟恐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 4.
访落释义:⒈《诗·周颂·访落序》:“《访落》,嗣王谋於庙也。”毛 传:“访,谋。落,始。”郑玄 笺:“成王 始即政,自以承圣父之业,惧不能遵其道德。故於庙中与羣臣谋我始即政之事。”后因以“访落”谓嗣君与群臣谋商国事。宋 晁补之《代范祖禹等实录开院谢赐物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恭默当乎思道,爱敬隆於事亲,迹 熙寧 访落之勤,迄 元丰 顾命之重,宪章咸在,譔述宜加。”宋 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朕访落伊始,首下詔求讜言,盖与諫鼓谤木同意。”⒉谓访求失落之物。清 侯方域《新迁颜鲁公碑记》:“而际世不辰,灵蹟多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