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徒 [rén tú]
1. 服徭役的人。
3. 庶民,民众。
人徒 引证解释
⒈ 服徭役的人。
引《荀子·王霸》:“使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
杨倞 注:“人徒,谓胥徒。给徭役者也。”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微臣逢世庆,征赋备人徒。”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主( 安乐公主 )不悦,因大役人徒,别掘一池,号曰:‘定昆池’。”
清 潘耒 《汴河行为方中丞欧馀作》:“指挥人徒三十万,北河柳尽南河柯。”
⒉ 庶民,民众。
引《墨子·非攻中》:“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
《史记·春申君列传》:“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彊,壹举事而树怨於 楚,迟令 韩 魏 归帝重於 齐,是王失计也。”
汉 蔡邕 《述行赋》:“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
人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僞善释义:假装为善。汉 徐干《中论·考伪》:“人徒知名之为善,不知伪善者为不善也。”郭小川《忆延安》诗:“二十多年的历史,使人一目了然,分清了真理谬误,揭露了机会主义者的伪善。”
- 2.
太极推手释义:也称“推手”、“揉手”、“葛手”。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有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散推手等形式。推手时双方手臂沾连不脱,在推挽运转中使用手法使对方失去平衡并趁势将其发放出去。主要手法有堋、捋、挤、按、采、挒、肘、靠等。
- 3.
打对子释义:戏曲武打或武术表演中的二人徒手或使用兵器对打。每一套都有一定的章法。亦以指武术表演。
- 4.
摔跤运动释义: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各国都有其民族特点的摔跤形式和方法。流行的有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中国式摔跤等。
- 5.
摔跤释义:⒈摔倒在地上。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两人徒手相搏,以将对方摔倒为得分。正式比赛按体重分级进行。中国有很多民族形式的摔跤,流行较广的是中国式摔跤。在奥运会上,比赛采用自由式摔跤和古典式摔跤。
- 6.
柔道释义: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日本人吸收中国摔跤技术结合日本武技而创造。两人徒手相搏,以将对方摔倒或使对方的背着地达30秒为胜。
- 7.
白着释义:⒈亦作“白箸”。 显明。《汉书·冯奉世传》:“威功白著,为世使表。”颜师古 注:“白著谓显明也。”⒉正税以外横取于民的苛税。《新唐书·刘晏传》:“初,州县取富人督漕輓,谓之‘船头’;主邮递,谓之‘捉驛’;税外横取,谓之‘白著’。”唐 高亭《讥元载》诗:“上元官吏务剥削,江 淮 之人皆白著。”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租庸使 元载 以 吴 越 虽兵荒后,民产犹给,乃辟召豪吏分宰列邑以重敛之……其科率之列,不约户品之上下,但家有粟帛者,则以人徒围袭,如擒捕寇盗,然后薄録其产而中分之,甚者十八九,时人谓之
- 8.
相扑释义:⒈中国古代的一种摔跤。与现代的摔跤相似。⒉流行于日本的一种摔跤。两人徒手裸体,下身只系一条护裆肚带。相搏中以使对方除脚外的身体部分着地或身体出界为胜。
- 9.
眼高手拙释义:眼高:眼界很高,观察事物的水平高;拙:低劣,笨。指人徒有眼力,而实际能力低下。
- 10.
舆师释义:众军,军旅。《左传·成公二年》:“寡君不忍,使羣臣请於大国,无令舆师淹於君地。”杜预 注:“舆,众也。”唐 柳宗元《祭吕敬叔文》:“边鄙不靖,俾供舆师。”《新唐书·陈子昂传》:“今復举舆师投不测,小人徒知议夷狄之利,非帝王至德。”
- 11.
蛣蜋皮释义:黑甲虫的壳。 借喻华贵的外衣。常讥讽人徒有外表。
- 12.
陈器释义:⒈古代宗庙悬挂陈列的乐器。 《穀梁传·定公四年》:“坏宗庙,徙陈器,挞 平王 之墓。”范宁 注引 郑嗣 曰:“陈器,乐县也……言 吴 人坏 楚 宗庙,徙其乐器,鞭其君之尸。”⒉陈设器物。《礼记·丧服小记》:“陈器之道,多陈之而省纳之可也,省陈之而尽纳之可也。”《管子·立政》:“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度,六畜人徒有数,舟车陈器有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