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 [jiào zhí]
1. 《周礼》小宰六职之一。掌教化之事。指教官。指教员的职务。
教职 引证解释
⒈ 《周礼》小宰六职之一。掌教化之事。
引《周礼·天官·小宰》:“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寧万民,以怀宾客。”
⒉ 指教官。
引明 黄溥 《闲中古今录摘钞》:“宣德 间,大父 南山先生 与 慈谿 王公 来,俱以教职同荐入宪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戴益生》:“知阁下改就教职,都中朋辈,咸谓阁下失计。”
⒊ 指教员的职务。
引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一家邻居》:“他突然辞去教职,抛下妻子,远迢迢地飞到 重庆 去了。”
教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主箓释义:⒈道教职称之一,主掌符箓图籍。⒉指掌管符箓图籍的人。
- 2.
全校释义:包括教职员工及学生在内的学校全体成员。
- 3.
公教人员释义: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学校教职员的合称。
- 4.
分校释义:学院、学校或大学的一个部分,在教职员和物质设施方面成一整体,但在同一校长和行政机构下。
- 5.
图馆释义:筹办私塾,谋求教职。
- 6.
大挑释义:清 乾隆 以后定制,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县用,二等的以教职用。六年举行一次,意在使举人出身的有较宽的出路,名为大挑。挑选的标准多重形貌,相传有“同田贯日气甲由申”八字诀,合于前四字形貌者为合格。例如长方面型为“同”,方面型为“田”,身体长大为“贯”,身体匀称为“日”。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治赋》:“余友 陈春嘘 名 昶,以举班大挑得知县,分发 浙江。”清 吴敏树《先考行状》:“次即 敏树,道光 壬辰举人,大挑二等,候补教諭。”
- 7.
女校长释义:学校教职员的女领导人。
- 8.
学潮释义:指学生、教职员因对执政当局或学校事务不满而掀起的风潮,如罢课、请愿、游行示威等。
- 9.
宁民释义:安民,使人民安定。语出《周礼·天官·小宰》:“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寧万民,以怀宾客。”《淮南子·泰族训》:“故为治之本,务在寧民,寧民之本,在於足用。”《宋书·武帝纪中》:“民怀思本之心,经略之图,日不暇给,是以寧民绥治,犹有未遑。”
- 10.
宗谕释义:宗学中之教职名。
- 11.
房考释义:亦称“房官”。 明 清 时乡会试时分房阅卷的考官。《明史·选举志二》:“初,两京房考亦皆取教职,至是命各加科部官一员。”《清文献通考·选举三》:“夫考官以秉公精鉴识拔人才为主,何论曾否入闈……试以时艺一篇,其文理优长者为内帘房考,荒疏者供外场执事。”清 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元》:“诸房考相聚饮,惟一令尚在房閲卷,共邀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伯寅 令祖 文恭公,是 嘉庆 己未会试房官,姚文僖公 是这科的进士,两家有了年谊,所以请了来。”《清史稿·选举志三》:“康熙 五十四年,令不同省房官二
- 12.
拔贡释义: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 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 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参阅 清 福格《听雨丛谈》卷五、《清史稿·选举志一》。
- 13.
振铎释义:⒈摇铃。 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振铎以警众。铎,有舌的大铃。⒉谓从事教职。
- 14.
教职工释义:教职工是学校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的简称。
- 15.
教育界释义:《教育界》杂志,定位于教育专业的教育类权威性学术期刊,教育类核心期刊,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出版总署批准的纯教育类权威期刊。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主办单位:广西出版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45-1376/G4,国际刊号:ISSN 1674-9510,邮发代号(基础教育版48-195,高教职教版48-196),该期刊是面向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科研院所、各类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及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和专业教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类素质教育专业性教育学术理论期刊。
- 16.
明通榜释义:清 雍正、乾隆 年间,在会试落卷内选文理明通的举人于正榜外续出一榜,名为“明通榜”。 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近来会榜后,蒙恩於荐卷中择文之佳者,发明通榜,以教职用……按 明 永乐 初年,令会试下第文字稍优者除教官,其下者入监读书,即明通榜之意。”
- 17.
校员释义:⒈校对工作者。⒉学校教职人员。
- 18.
校友释义:学校的师生称曾在本校就读或担任教职员的人,也用作在同一学校学习或工作过的人的互称:校友会。
- 19.
裁抑释义:⒈制止;遏止。《后汉书·党锢传序》:“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东周列国志》第五回:“主公若欲传位於 吁,便当立为世子。如其不然,当稍裁抑之,庶无骄奢淫佚之祸。”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二篇第四章:“在教职员固归咎于学生不良,欲裁抑之,而不知教职员之自身,已早以其不良之习气影响学生而潜化之矣。”⒉制裁。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举人勒停会试》:“今年署礼部事,侍郎 李廷机 上疏,谓举人在籍恣肆,作奸犯科,无法惩创,请将最不肖者,勒停会试,以示裁抑。上允之。”⒊削减,抑损。宋
- 20.
赛义德释义:伊斯兰教教职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