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积 [yū jī]
1. 淤泥沉积;淤塞堆积。
英[accumulation of mud; sedimentation;]
淤积 引证解释
⒈ 凝积;停滞。
引鲁迅 《野草·淡淡的血痕中》:“正视一切重迭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
曹禺 《原野》序幕:“他背后有一片野塘,淤积油绿的雨水。”
叶紫 《星》第一章:“梅春姐 觉得那淤积的心血,是怎样地热烘烘地涌上了她的面庞。”
国语词典
淤积 [yū jī]
⒈ 水中泥沙因水流缓慢或停滞而沉积。
淤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泖释义:即 泖湖。在 上海市 松江县 西。有上、中、下三泖。上承 淀山湖,下流合 黄浦 入海。今多淤积为田。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吴中书寄汉南裴尚书》诗:“三泖 凉波鱼蕝动,五茸 春草雉媒娇。”宋 何薳《春渚纪闻·泖茆字异》:“今观所谓 三泖,皆漫水巨浸,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秋冬则葭苇藂蘙,鱼屿相望,初无江湖凄凛之色。所谓冬暖夏凉者,正尽其美。”清 邵在衡《江南行》:“江 南地本神皋区,吴淞 三泖 似画图。”
- 2.
两合土释义:由半砂半泥的河流淤积物形成的具有中上等肥力的土壤。宜种植冬小麦、棉花、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
- 3.
地质作用释义:自然原因引起 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前者如 火山活动、地震等,后者如岩石风化、流水侵蚀、泥沙淤积等。
- 4.
垸田释义:方言。就湖滨淤积作成的圩田。如:湖南 滨 洞庭湖 十一县共有垸田五百六十余万亩。
- 5.
撩浅释义:谓挖去淤积的泥沙。《宋史·河渠志七》:“以新旧菱荡课利钱送 钱塘县 收掌,谓之开湖公使库,以备逐年雇人开葑撩浅。”清 顾张思《土风录》卷六:“开河不竭水而以器捞泥曰撩浅。”清 钱泳《履园丛话·水学·总论》:“唐 末 五代 有撩浅夫、开江卒,以时濬治,水不为害。”
- 6.
放淤释义:为了改良土质,将含泥沙、腐殖质量大的洪水引入洼地、盐碱地或沙荒地,以淤积一定的肥土。
- 7.
放瘀释义:把泥水引到地里,使泥土淤积,增加土地的肥力,扩大可耕面积。
- 8.
永定河释义:海河支流。发源于山西省管涔山,流经北京市、河北省,到天津市入海河,长681千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下游河道淤积严重。
- 9.
江洲释义:江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 10.
江滩释义:江岸带的一部分,由泥沙淤积而成。
- 11.
沈积释义:⒈亦作“沉积”。指河流流速或风速降低以及冰川融化时,其所挟带的岩石、砂砾、泥土等物质沉淀、坠落并淤积起来的现象。亦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积聚的现象。⒉比喻逐渐积聚。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九章:“在 徐芳 心底沉积的感情,今天怎么能不从她的手指上泄露出来呢!”《花城》1981年第6期:“忧愁,悔恨,随着岁月的流逝沉积得越来越厚。”
- 12.
沙地释义:⒈海滨河岸由泥沙淤积成的滩地。 《元史·河渠志二》:“八月以来,秋潮汹涌,水势愈大,见筑沙地塘岸,东西八十餘步,造木柜石囤以塞其要处。”《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 五十九年巡抚 吉庆 言,沿海沙地滩涨靡常,约十三万三千餘亩,悉令入官,交原佃耕作纳租,永著为例。”⒉含沙多的土地。《新华月报》1952年第8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有大量的废弃土地,如沙地、碱地、红土地等,经验证明是可以利用的。”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十七:“由 磴口 东北行,沙地渐少,黄河 冲积平原上,丰腴可爱。”
- 13.
沙洪释义:由流沙淤积而成的大暗滩。
- 14.
沙涨释义:谓沙淤积露出水面。
- 15.
河漫滩释义:紧靠河道两旁的平地。由洪水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地势低平,汛期易遭水淹。枯水期可种植庄稼、放牧牲畜。
- 16.
泞滞释义:是谓泥水淤积难行。
- 17.
泞潦释义:泥水淤积。《新唐书·王处存传》:“光化 三年,朱全忠 使 张存敬 攻 幽州,以 瓦桥 泞潦,道 祁沟 关。”
- 18.
泥坑释义:烂泥淤积的低洼地。
- 19.
泥塘释义:烂泥淤积的洼地。
- 20.
泥沟释义:烂泥淤积的水沟。 亦用作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