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九仪 九仪的意思
jiǔ

九仪

简体九仪
繁体九儀
拼音jiǔ yí
注音ㄐㄧㄡˇ 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ǔ,(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组词】:九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组词】: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yí,(1) 人的外表或举动。【组词】: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组词】:仪式。仪仗。司仪。(3) 礼物。【组词】:贺仪。谢仪。(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组词】:仪器。(5) 法制,准则。【组词】: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基本含义

指古代官员的九种礼仪,也泛指官员的职务和仪节。

九仪的意思

九仪 [jiǔ yí]

1. 天子接待不同来朝者而制定的九种礼节。周代对九种命官的授命仪式。《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九仪 引证解释

⒈ 天子接待不同来朝者而制定的九种礼节。

《周礼·秋官·大行人》:“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
郑玄 注:“九仪,谓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公、卿、大夫、士也。”
后称朝见天子之礼为九仪。 唐 李纾 《让皇帝庙乐章·亚献终献》:“秩礼有序,和音既同。九仪不忒,三揖将终。”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⒉ 周 代对九种命官的授命仪式。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

⒊ 后因以“九仪”指聘嫁的仪节。

《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毛 传:“九十其仪,言多仪也。”
北周 庾信 《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百两言归,九仪从聘。”


九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命释义:⒈周代 官爵的第七级,赐国侯伯。《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郑玄 注:“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者。郑司农 云:‘出就侯伯之国。’”贾公彦 疏:“此 后郑 先郑 所云,皆据典命而言。以其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即七命,是侯伯之国者也。”⒉借指封疆大吏。《明史·蔡子英传》:“自惟身本韦布,智识浅陋,过蒙主将知荐,仕至七命,跃马食肉十有五年,愧无尺寸以报国士之遇。”⒊犹言七名。《史记·天官书》:“兔七命,曰小正、辰星、
    • 2.
      九仪释义:⒈天子接待不同来朝者而制定的九种礼节。 ⒉周代对九种命官的授命仪式。⒊《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毛传:“九十其仪,言多仪也。”后因以“九仪”指聘嫁的仪节。
    • 3.
      壹命释义:周 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 “壹命”是对最低一级官吏的任命,王之下士,公侯伯之士,子男之大夫等皆是。《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九命作伯。”郑玄 注:“始见命为正吏。谓列国之士於子、男为大夫,王之下士亦一命。郑司农 云:‘受职,治职事。’”《礼记·祭义》:“壹命齿於乡里,再命齿於族,三命不齿。族有七十者弗敢先。”孙希旦 集解:“天子下士一命,中士再命,上士三命。齿於乡里,谓与其同乡里之人,以年齿为次序也。”
    • 4.
      附批释义:附加批语。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史部·外察附批》:“又科道拾遗疏下,上又附批 谢九仪 致仕, 沉良材 闲住。疏中无二人名也,亦异矣。”

九仪(jiu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九仪是什么意思 九仪读音 怎么读 九仪,拼音是jiǔ yí,九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九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