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 [fú zhěn]
1. 伏卧在枕上。《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后多指因病弱、年老而长久卧床。
3. 指卧病在床的人。
伏枕 引证解释
⒈ 伏卧在枕上。
引《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后多指因病弱、年老而长久卧床。 《北齐书·陆卬传》:“遭母丧,哀慕毁瘁,殆不胜丧,至沉篤,顿昧伏枕。”
唐 杜甫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王生 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
明 李贽 《复焦弱侯》:“然我老矣,伏枕待死,笔墨久废。”
⒉ 指卧病在床的人。
引唐 杜甫 《秋兴八首》之一:“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国语词典
伏枕 [fú zhěn]
⒈ 伏卧在枕上。后指病卧在床。
引《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红楼梦·第五七回》:「黛玉伏枕喘息了半晌,推紫鹃哭道:『你不用搥。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
伏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枕释义:⒈伏卧在枕上。 《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后多指因病弱、年老而长久卧床。《北齐书·陆卬传》:“遭母丧,哀慕毁瘁,殆不胜丧,至沉篤,顿昧伏枕。”唐 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王生 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明 李贽《复焦弱侯》:“然我老矣,伏枕待死,笔墨久废。”⒉指卧病在床的人。唐 杜甫《秋兴八首》之一:“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 2.
古邈释义:犹久远,悠邈。唐 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圣贤名古邈,羇旅病年侵。”
- 3.
悠悠伏枕释义:悠悠:长久,遥远;伏枕:伏卧在枕头上。长时间在枕头上辗转,不能入睡。
- 4.
救疗释义:救治,医治。《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 楚 多淫刑,其大夫逃死於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 楚国,不可救疗。”杜预 注:“疗,治也。”晋 干宝《搜神记》卷四:“所得三卷方:一卷脉经,一卷汤方,一卷丸方。周行救疗,皆致神验。”明 高启《答余新郑》诗:“荒途无药相救疗,伏枕两旬几殞生。”
- 5.
淑景释义:⒈美好的时光。南朝 齐 谢朓《七夕赋》:“嗟斯灵之淑景,招好仇於服箱。”⒉美景。南朝 宋 鲍照《代悲哉行》:“羈人感淑景,缘感欲回辙。”唐 骆宾王《晦日楚国寺宴序》:“羣贤把古人之清风,翫新年之淑景。”后蜀 欧阳炯《凤楼春》词:“因想玉郎何处去,对淑景谁同?”明 陈子龙《苑中》诗之一:“神区丽縹緲,淑景澹浮沉。”苏曼殊《耶婆提病中未见公见示新作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诗:“江 南春已晚,淑景付冥莫。”⒊指春光。唐 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淑景辉雕輦,高旌扬翠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郊乐章》:“
- 6.
淹延释义:⒈长久。唐 黄滔《祭陈侍御峤》:“莫不 汉 帷驻策,薛 石留牋,从容渥泽,宠异淹延。”元 郝经《老马》诗:“岁月淹延官路杳,风尘荏苒塞垣深。”⒉拖延。《金史·佞幸传·李通》:“太师 梁王 连年南伐,淹延岁月。”明 叶子奇《草木子·克谨》:“其能淹延数岁,直至戊申而后失国,亦云幸矣。”⒊指疾病缠绵。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不幸染尘疾,风散难医治,淹延近一岁。”《西游记》第六八回:“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伏枕,淹延日久难痊。”
- 7.
狂态释义:⒈狂放的态度;轻狂的姿态。宋 陆游《福建到任谢表》:“念臣流落有年,尚未除於狂态。”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为师者问志於羣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於 曾点 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清 方文《击缶行留别韩子任》诗:“纤腰宛转似无力,狂态拖沓疑有情。”⒉疯癫的样子。《红楼梦》第五七回:“﹝ 湘云 ﹞便将他病中狂态形容给他瞧,引的 寳玉 自己伏枕而笑。”
- 8.
瘣木释义:有病瘿肿,枝叶不荣的树木。《尔雅·释木》:“瘣木符娄。”郭璞 注:“谓木病,尫傴癭肿无枝条。”《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且 魏 之代 汉,非积德之由,风泽既微,六合未一,而凋翦枝干,委权异族,势同瘣木,危若巢幕。”清 王继香《<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是以寝席伏枕,任氏 之悼泽兰;瘣木枯荄,潘令 之哀金鹿。”
- 9.
絮酒炙鸡释义:《後汉书·徐稺传》“設雞酒薄祭”李贤 注引 三国 吴谢承《後汉书》:“稺 諸公所辟雖不就,有死喪負笈赴弔。 常於家豫炙雞一隻,以一兩緜絮漬酒中,暴乾以裹雞,......以水漬緜使有酒氣,斗米飯,白茅爲藉,以雞置前,醊酒畢,留謁則去,不見喪主。”后以“絮酒炙雞”指菲薄的祭品。明 方孝孺《与讷斋先生书》:“伏枕呻吟作一文,謹奉去,朔日奠,望令祝史對靈几前讀之,以泄殄瘁之哀,絮酒炙雞,恐不蠲潔,不復賫上。”
- 10.
辗转伏枕释义:辗转:同“展转”,形容心有所思,卧不安席的样子;伏枕:伏卧在枕头上。 形容思绪过多,不能入睡。
- 11.
陈乞释义:陈述请求。唐 刘禹锡《代裴相公让官第一表》:“伏枕之初,已有陈乞,请罢真食,兼辞贵阶。”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大臣补荫之滥》:“嘉靖 末年,朝政浊乱,任子妄行陈乞,苞苴一入,往往破例得之。”清 管同《与某君书》:“然公卿贵人,非致敬尽礼,则未尝往见。即见之,亦未尝妄有陈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