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子 [shī zǐ]
1. 狮子。亦称狻麑。
2. 佛家用以喻佛,指其无畏,法力无边。
4. 指古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
师子 引证解释
⒈ 狮子。亦称狻麑。
引《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乌戈 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
唐 元稹 《和李校书·西凉伎》:“师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
章炳麟 《汉土始知欧洲各国略说》:“开元 七年,因 吐火罗 大酋献师子、羚羊。”
⒉ 佛家用以喻佛,指其无畏,法力无边。参见“师子吼”。
引前蜀 贯休 《寄大愿和尚》诗:“自怜亦是师子子,未逾三载能嚬呻。”
⒊ 指古 师子国,即今 斯里兰卡。
引《南史·宋纪中·文帝》:“倭、百济、呵罗单、林邑、呵罗他、师子 等国并遣使朝贡。”
《新唐书·西域传下·师子》:“师子 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能驯养师子,因以名国。”
师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二相释义: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 2.
乐奏释义:犹奏乐。 《左传·桓公九年》:“享 曹大子,初献,乐奏而叹。”唐 韩愈《送郑尚书赴南海》诗:“货通 师子国,乐奏 武王 臺。”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自 天寳 十三载始詔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 于闐,诗人兴会更无前。”
- 3.
五种禅释义:四念处、八背舍、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等五种。
- 4.
伽蓝神释义:佛教寺院中的护法神。 佛典原谓有 美音、梵音、雷音、师子 等十八神护伽蓝。禅宗寺院则供当山土地等为守护神。后世又以 智顗 建 玉泉寺 时见 关羽 幻象的传说而将 关羽 列为伽蓝神。
- 5.
兵解释义:旧称学道者死于兵刃为“兵解”,意谓借兵刃解脱得道。晋 葛洪《神仙传·郭璞》:“敦(王敦)诛 璞 ……殯后三日,南州市人见 璞 货其平生服饰,与相识共语,非但一人。敦 不信,开棺无尸,璞 得兵解之道。”唐 黄滔《祭先外舅》:“愚輒疑道家有形全、气全、兵解、木解,考斯事矣,或其义也。”《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犹信《葬书》!”清 龚自珍《二十三祖二十七祖同异》:“天台 据 师子 兵解法絶,各禀攸闻,闕数四人,非摈之也。”
- 6.
凤文释义:⒈绘有凤凰的图饰。《汉武帝内传》:“﹝ 王母 ﹞戴 太真 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唐 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之三:“云髻凤文细,对君歌少年。”⒉即凤篆。唐 李峤《柳》诗:“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云笈七籤》卷七:“此经旧文,藏在太上六合紫房之内,有六头师子,巨兽夹墻,玉童玉女,侍卫凤文。”参见“凤篆”。
- 7.
发谋释义:定谋略;出主意。《史记·吴王濞列传》:“汉 廷臣方议削 吴。吴王 濞 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欲举事。”《后汉书·律历志中》:“昔《太初历》之兴也,发谋於 元封,启定於 元凤,积三十年,是非乃审。”隋 王通《中说·周公》:“子谓 武德 之舞劳而决,其发谋动虑经天子乎?”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雷震佃客》:“陕州 卢村 张海,与同里一农民有仇。佃客发谋,诬此人以烧麦积,渠从旁证之。”清 叶廷琯《吹网录·骨都侯喜杀南单于安国》:“盖 安国 虽诛於六年,而其欲杀 师子 而叛,必发谋於五年。”
- 8.
善法释义:⒈好的法令。 《管子·任法》:“今天下则不然,皆有善法而不能守也。”⒉佛教指修善果之法。《后汉书·西域传论》:“至於佛道神化,兴自 身毒,而二 汉 方志,莫有称焉…… 班勇 虽列其奉浮图,不杀伐,而精文善法导达之功靡所传述。”《师子经》:“即於现世断诸不善,得众善法,修习作证。”⒊好的方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你还没有看见满街上贴的招纸,还有出卖妇科絶孕丹的呢,那更是弭患於无形的善法了。”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现在的译诗,真是出力不讨好,尚无善法。”
- 9.
师子骢释义:见“师子花”。
- 10.
师子释义:⒈狮子。亦称狻麑。《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乌戈 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唐 元稹《和李校书·西凉伎》:“师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章炳麟《汉土始知欧洲各国略说》:“开元 七年,因 吐火罗 大酋献师子、羚羊。”⒉佛家用以喻佛,指其无畏,法力无边。前蜀 贯休《寄大愿和尚》诗:“自怜亦是师子子,未逾三载能嚬呻。”参见“师子吼”。⒊指古 师子国,即今 斯里兰卡。《南史·宋纪中·文帝》:“倭、百济、呵罗单、林邑、呵罗他、师子 等国并遣使朝贡。”《新唐书·西域传下·师子》:“师子 居
- 11.
师子吼释义:⒈狮子吼。佛教语。谓佛祖在大众中讲决定之说而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⒉宋陈慥自称龙丘先生,好宾客,然其妻柳氏极凶妒,苏东坡因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事见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后即以“师子吼”比喻悍妇的怒骂声。参见“河东狮吼”。
- 12.
师子床释义:⒈狮子床。佛教中菩萨的坐席。《维摩经·香积佛品》:“维摩詰即化为九万师子牀,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讫。”⒉泛指殿堂中央尊者或参禅者的坐席。⒊指一般的坐卧之具。
- 13.
忍辱草释义:佛经中说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羊食之,则成醍醐。见《涅槃经》卷二七引《师子吼菩萨》。亦省作“忍草”。
- 14.
昆仑儿释义:同“崑崙奴”。唐 顾况《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崑崙 儿,骑白象,时时锁著师子项。”
- 15.
枯守释义:空守;干等。《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年羹尧待业师子》:“﹝ 汪氏 ﹞子年二十餘,颇愚鲁,至西陲,投逆旅……枯守月餘,资斧尽竭。”范思绮《桥的尽头》:“他忽发奇想,或许走过她的门口,仅仅看一看她窗口的灯亮,确定她也枯守在屋中。”
- 16.
棱伽山释义:山名。 在古 师子国(今 斯里兰卡)东南隅。相传 释迦牟尼 佛曾在此山说经。也称 楞伽山。
- 17.
楞伽释义:⒈亦作“楞迦”。山名。梵文音译。在古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⒉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 18.
海舶释义:⒈海船。《梁书·王僧孺传》:“﹝ 南海郡 ﹞海舶每岁数至。”唐 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牙檣连海舶,铜鼓赛江神。”《清史稿·食货志一》:“以及创铁路,改邮传,设电局,通海舶。”⒉特指外国船。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四》:“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 广州、安邑,师子国 船最大。”陈毅《广东》诗:“海舶百年来祸患,謫人歷代富篇章。”
- 19.
犷烈释义:粗犷激烈;暴躁。《法苑珠林》卷十一:“故 师子国 人形貌卑黑,方颐大顙,情性獷烈。”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战主国》:“气序和畅,风俗淳质,人性獷烈,邪正兼信。”唐 张读《宣室志》卷三:“刘氏 初以柔婉闻,凡数年,其后忽獷烈自恃,不可禁,往往有逆意者即发怒。”
- 20.
狮子身中虫释义:佛教语。比喻从内部破坏佛法的僧团中的败类。语出《莲华面经》卷上:“阿难,譬如师子命絶身死,若空、若地、若水、若陆所有众生,不噉食彼师子身肉,唯师子身自生诸虫,还自噉食师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餘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破我三阿僧祇劫积行勤苦所积佛法。”后亦指混入革命阵营的投机分子。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十二)》:“﹝ 高尔基 ﹞早年所作的《鹰之歌》有 韦素园 先生的翻译……这里的信(指 高尔基 一九二八年十月七日发表于 苏联《真理报》的《给苏联的“机械的市民们”》)却是近作,可以看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