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逐处 逐处的意思
zhúchù

逐处

简体逐处
繁体逐處
拼音zhú chù
注音ㄓㄨˊ ㄔ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ú,(1) 强迫离开。【组词】:逐客令。放逐。驱逐。(2)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组词】:逐步。逐个。逐渐。逐年。逐一。(3) 追赶。【例句】:逐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逐(争相取胜)。追逐。笑逐颜开。

chǔ chù,(1) 地方。【组词】:处处。处所。(2) 点,部分。【例句】:长(cháng )处。好处。(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组词】:办事处。筹备处。

基本含义

逐一地到处走动或寻找。

逐处的意思

逐处 [zhú chù]

1. 各处;每处;随处。

人间逐处有真情。

[everywhere;]

逐处 引证解释

⒈ 到处,处处。

清 周亮工 《有介漫游遂至江南今日忽返得家书感赋》:“偶然欲去原无定,别后行踪逐处揬。”


逐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牙释义:⒈指三岁的牲口。宋 洪迈《容斋随笔·买马牧马》:“而 江、淮 之间,本非骑兵所能展奋,又三牙遇暑月,放牧於 苏、秀 以就水草,亦为逐处之患。”⒉犹三丫。《水浒传》第九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眼,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鬚,三十四五岁年纪。”《水浒传》第五七回:“团团的一箇白脸,三牙细黑髭鬚,十分腰围膀阔。”
    • 2.
      公使钱释义:宋 代官府用于宴请和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宋 范仲淹《奏乞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却令依旧》:“切以国家逐处置公使钱者,盖为士大夫出入,及使命往还,有行役之劳,故令郡国馈以酒食,或加宴劳,盖养贤之礼,不可废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光(司马光)乃以所得珠为諫院公使钱,以金遗其舅氏焉。”亦作为犒赏官军的费用。宋 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吏至京师上书讼 师鲁 以公使钱贷部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本路蛮寇未息,而官军久戍,请岁给公使钱一千贯以犒设将校。”
    • 3.
      剗夺释义:犹强占。《宋史·兵志四》:“本司体访得沿边州军逐处招置弓箭手,多将人户旧用工开耕之地指射剗夺,其旧佃人遂至失业。”
    • 4.
      文解释义:⒈入京应试的证明文书之类。科举乡试中式称举人,考中举人即由地方官给予文解发解入京,参加中央考试。《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九》:“戊申,詔选人文解不合式样,罪在发解官吏,举人落第,次年免取文解。”宋 洪迈《容斋三笔·郡县主婿官》:“本朝宗室袒免亲女出嫁,如婿係白身人,得文解者为将仕郎,否则,承节、承信郎。”《文献通考·选举三》:“工部侍郎 任赞 奏请诸色举人,不是家在远方水陵隔越者,逐处选宾从官僚中艺学精博一人,各於本贯,一例分明,比试,如非通赡,不许妄给文解。”⒉公文。《元典章·兵部四·申台文字重封入递》
    • 5.
      窜责释义:放逐处罚。
    • 6.
      踏行释义:⒈亦作“蹋行”。亦作“蹹行”。搜查;察看。《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杜预 注“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蹋伏”唐 孔颖达 疏:“前有斥候蹋伏者,令人远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蹋行之。”蹋,一本作“蹹”。宋 苏辙《论黄河东流札子》:“欲乞圣慈特选骨鯁臣僚及左右亲信,往 河 北计会,逐处安抚转运、提刑、州县及北外监丞司官,同共踏行,详具图録,开述利害,保明闻奏。”⒉踩踏,行走。庾信《镜赋》“朱开锦蹹,黛蘸油檀”清 倪璠 注:“朱,丹色。谓蹹行之处用锦绣为之,有丹色也。”

逐处(zhuc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逐处是什么意思 逐处读音 怎么读 逐处,拼音是zhú chù,逐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逐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