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上宰 上宰的意思
shàngzǎi

上宰

简体上宰
繁体
拼音shàng zǎi
注音ㄕㄤˋ ㄗㄞ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àng shǎng shang,(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组词】:楼上。上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组词】:上古。上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组词】: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组词】:上山。上车。上升。(5) 去,到。【组词】:上街。(6) 向前进。【组词】:冲上去。(7) 增加。【组词】:上水。(8) 安装,连缀。【组词】: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9) 涂。【组词】:上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组词】:上课。上班。(11) 拧紧发条。【组词】:上弦。(12) 登载,记。【组词】:上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组词】:晚上。桌上。组织上。(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组词】: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组词】:上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zǎi,(1) 杀牲畜。【组词】:宰杀。屠宰。宰牲节(亦称“古尔邦节”、“牺牲节”)。(2) 借指商贩用狡诈的手段使顾客在经济上受到损害(有的地区称“斩”)。(3) 古代官名。【例句】:宰相(xiàng )。宰辅。太宰。宰官。(4) 主管、主持。【组词】:主宰。宰制。

基本含义

指做官的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上宰的意思

上宰 [shàng zǎi]

1. 宰辅。亦泛称辅政大臣。

2. 上天,天帝。

4. 星名。

上宰 引证解释

⒈ 宰辅。亦泛称辅政大臣。

晋 枣据 《杂诗》:“吴 寇未殄灭,乱象侵边疆,天子命上宰,作藩于 汉阳。”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如纶如綍,大君於号令之严;匪朴匪雕,上宰极司存之敬。”
宋 曾巩 《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袞衣备物,礼均上宰之崇;土宇分封,位列真王之贵。”
清 顾炎武 《感事》诗之三:“上宰承王命,专征指大江。”

⒉ 上天,天帝。

《隋书·高祖纪上》:“天大地大,合其德者圣人,一阴一阳,调其气者上宰。”

⒊ 星名。

《宋史·天文志二》:“东蕃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左枢,第二星为上宰。”


上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贱释义:谓物多价廉。《南史·蔡兴宗传》:“今米甚丰贱,而人情更安。”唐 陆长源《上宰相书》:“岂可慢易於丰贱之日,危急於凶荒之际。”清 吴敏树《上曾侍郎书》:“而风雨时调,年穀更丰贱。”
    • 2.
      劝赏释义:⒈乐于行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杜预 注:“乐行赏而惮用刑。”《吴子·料敌》:“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刑,此坚陈之士,可以持久。”⒉奖赏。《尉缭子·兵教上》:“凡明刑罚,正劝赏,必在乎兵教之法。”唐 韩愈《上宰相书》:“此所谓劝赏不必徧加乎天下,而天下从焉者也。”宋 岳飞《奏辞建节第四札子》:“方今戎马侵扰,而误恩若加於人,深虑名器不重,劝赏不实,何以厌服公议?”
    • 3.
      堂札释义:⒈犹堂帖。 ⒉宋时称上宰相的公文。
    • 4.
      大声疾呼释义:大声而急切地 呼喊,以引起人的注意或使人醒悟。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 5.
      宾贡释义:⒈古代地方向朝廷推举人才时,待以宾礼,贡于京师。《北史·循吏传·梁彦光》:“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於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唐 皇甫曾《送裴秀才贡举》诗:“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至於郡国僚吏,皆府主所署,版檄召用,至而授职,何尝宾贡,亦不试练。”⒉指别国推举而来的贤者。《宋史·外国传三·高丽》:“贡士三等,王城曰土贡,郡邑曰乡贡,他国人曰宾贡。”《宋史·外国传三·高丽》:“詔赐 高丽 宾贡进士 王彬、崔罕 等及第。”⒊归顺纳贡。唐 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九夷八
    • 6.
      少宰释义:⒈官名。即《周礼·天官》的小宰,为大宰的副职。春秋 列国中亦有置之者。《左传·宣公十二年》:“楚 少宰如 晋 师。”⒉宋 政和 中,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旋复旧称。明 清 为吏部侍郎的俗称,也叫少冢宰。⒊星名。即左垣第三星。在紫微垣。《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东蕃八星……第二星为上宰,三星曰少宰。”注:“石氏 云:‘少宰一星,少辅二星,三孤也。’”
    • 7.
      恤恤释义:⒈忧虑貌。《左传·昭公十二年》:“南蒯 之将叛也,其乡人或知之,过之而叹,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杜预 注:“恤恤,忧患。”唐 韩愈《上宰相书》:“恤恤乎飢不得食,寒不得衣。”清 钱谦益《贺祥符李明府三年考绩序》:“视民间之钱穀,如身之有膏液,如家之有貲产,恤恤乎其不忍朘而剥之也。”⒉忧伤貌。《明史·刑法志二》:“是詔也,卹卹乎有哀痛之思焉。”
    • 8.
      憎怨释义:⒈憎恶怨恨。 汉 王充《论衡·自然》:“德薄多欲,君臣相憎怨也。”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髮救之而不辞也。”清 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而人亦多谅其诚,鲜有憎怨之者。”⒉指厌恶责怪。崔左夫《钱塘风雨》:“这个年轻教师有些憎怨起来了。”
    • 9.
      抽擢释义:拔擢;提拔。《急就篇》卷四:“抽擢推举白黑分。”颜师古 注:“贤者升擢,不肖退黜,是为白黑有分别也。”《南史·王镇恶传》:“吾等因託风云,并蒙抽擢,今 咸阳 不剋,誓不济 江。”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清 唐孙华《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每荷品题称国士,多由抽擢作名卿。”
    • 10.
      杨墨释义:⒈战国 时 杨朱 与 墨翟 的并称。 《庄子·胠箧》:“削 曾 史 之行,钳 杨 墨 之口。”成玄英 疏:“杨朱、墨翟 秉性宏辩。”《孟子·滕文公下》:“杨 墨 之道不息,孔子 之道不著。”唐 韩愈《上宰相书》:“杨、墨、释、老 之学,无所入于其心,其所著皆约六经之旨而成文。”⒉指 杨 墨 的学说。杨朱 主张为我,墨翟 主张兼爱,是 战国 时期与儒家对立的两个重要学派。《孟子·滕文公下》:“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 杨 墨,放淫辞,邪説者不得作。”汉 扬雄《法言·吾子》:“古者 杨 墨 塞路,孟子 辞而闢
    • 11.
      洊历释义:⒈经历。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二年》:“太子太师致仕 蔡京,两居上宰,辅政八年,首建绍述,勤劳百为,降秩居外,洊歷岁时。”⒉荐任。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地震(二)》:“时吾乡 沉继山 司马,为少司空,与 南 厚善,荐入为庶常,今洊歷坊局,大贵之讖,正可践也。”清 周亮工《书影》卷三:“汉 世敦崇行谊,州郡有才贤著闻者,其上得辟为功曹掾属,往往洊歷以至公卿列侯。”
    • 12.
      脩理释义:⒈端谨整饬。汉 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陶婴 少寡,纺绩养子。或欲娶焉,乃自脩理,作歌自明,求者乃止。君子称扬,以为女纪。”⒉操持,料理。《后汉书·独行传·李善》:“续 年十岁,善 与归本县,脩理旧业。”⒊整理。唐 韩愈《上宰相书》之三:“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脩理?风俗岂尽敦厚?”⒋整治;整修。《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帝以 融 信效者明,益嘉之,脩理 融 父母坟墓,祠以太牢。”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工匠靥魅》:“崑山 李左 君房舍閎鉅,尝召匠脩墙门……脩理毕,即典与 曹明经
    • 13.
      调梅释义:谓用盐梅调味,使食物味美。喻指宰相执掌政柄,治理国家。梅,味酸,古代调味品。语本《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唐 李乂《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 细柳 威。”清 昭槤《啸亭杂录·本朝父子祖孙宰相》:“王弇州 载 明 代门族之盛,按本朝父子调梅以济昇平之盛者,指不胜屈。”
    • 14.
      逸遗释义:犹言隐居避世。唐 韩愈《上宰相书》:“主上感伤山林之士有逸遗者,屡詔内外之臣旁求於四海。”清 刘大櫆《江先生传》:“犹赖有山泽逸遗之士,穷年兀兀於其中,递相推测隐度。”亦指隐居避世的高士。唐 宋之问《在桂州与修史学士吴兢书》:“及高明所撰《唐史春秋》等六处,并乞逸遗事跡,不翳声尘,代业有光。”
    • 15.
      释流释义:指僧徒。唐 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游手於道途市井者不知归,託足於军籍释流者不知反。”
    • 16.
      金仪释义:⒈指金色佛像。唐 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于是谨祝金仪,益誓丘祷,以谢兹山之灵秀。”⒉黄铜铸成的天文仪器。唐 薛逢《上宰相启》:“伏以玉烛开年,金仪应歷。”
    • 17.
      霑被释义:⒈蒙受。 《南史·后妃传上·宋前废帝何皇后》:“公主与 瑀 情爱隆密, 何氏 疎戚莫不霑被恩礼。”⒉滋润庇荫。 唐 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霑被者,皆已得宜。”

上宰(shangz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上宰是什么意思 上宰读音 怎么读 上宰,拼音是shàng zǎi,上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上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