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古脑儿释义:同“一股脑儿”。茅盾《昙》:“我就一古脑儿告诉了父亲,我老实对父亲说,老人家不忧穿吃,何忍卖女以图富贵?”杨沫《不是日记的日记》:“这种快活--或者说幸福,把病中的苦恼一古脑儿都扫除干净了。”赵大年《公主的女儿》六:“一些杂乱无章的诗句,谚语、格言,一古脑儿涌上心头。”
- 2.
一团释义:⒈表数量。 用称一件圆形的东西。唐 白居易《能无愧》诗:“一团香絮枕,倚坐稳於人。”宋 陆游《岁暮》诗之四:“噉饭著衣常苦懒,为谁欲理一团丝。”⒉表数量。一堆。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马頷繫朱缨,栲栲来大一团火。”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茅盾《子夜》四:“﹝她﹞猛的在 阿金 肩头咬了一口,扭成一团打起来。”⒊表数量。一片。唐 戎昱《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诗:“一团青翠色,云是 子陵 家。”清 李渔《凰求凤·媒间》:“我只説他替我娶亲,是一团好意。”叶圣陶《游了
- 3.
一抹释义:⒈犹一条;一片(用于痕迹、景物等)。唐 罗虬《比红儿》诗之十七:“一抹浓红傍脸斜,妆成不语独攀花。”宋 陆游《思故山》诗:“暮归稚子迎我笑,遥指一抹西村烟。”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四折:“我自离了鶯花市,无半星儿点污,一抹儿瑕疵。”清 郑燮《唐多令·寄怀刘道并示酒家徐郎》词:“一抹晚天霞,微红透碧纱,颤西风凉叶些些。”茅盾《子夜》十:“一抹深红色的夕照挂在那边池畔的亭子角,附近的一带树叶也带些儿金黄。”王西彦《黄昏》:“一阵辘辘辘辘的轰响,一眨眼,就只在空中剩下一抹逐渐散淡的黑烟。”⒉一闪而过。宋 苏轼《
- 4.
一淘释义:⒈疏浚一次。《宋史·苏轼传》:“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三淘,为民大患。”⒉方言。犹一起。《官场现形记》第八回:“一问是 仇老 一淘,就领了进去。”《海上花列传》第三回:“碰着 王老爷 末,同俚一淘来。”茅盾《第一个半天的工作》:“老胖 又和 小李 一淘去吃饭了。”⒊方言。一伙;一群。《海上花列传》第四八回:“陆里来一淘小把戏?”
- 5.
一溜释义:⒈一瞥;一转。元 曾瑞《留鞋记》第二折:“我做和尚年幼,生来不断酒肉,施主请我看经,单把女娘一溜。”《红楼梦》第二六回:“那 贾芸 一面走,一面拿眼把 红玉 一溜。”茅盾《子夜》一:“吴少奶奶 的眼珠一溜,似乎很惊讶。”⒉犹一滑。《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公子鬆开两手,慢慢地拳将过来放在嘴边‘咈咈’的吹着,説道:‘痛煞我也!’説着,顺着柱子把身子往下一溜,便坐在地下。”⒊一行;一排。《红楼梦》第二五回:“只见 宝玉 左边脸上起了一溜燎泡,幸而没伤眼睛。”《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姑娘隔着车玻璃一看,只见那
- 6.
三分释义:⒈谓一分为三。《左传·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天下三分,益州 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清 唐孙华《涿州怀古》诗:“三分 巴蜀 功成后,魂魄犹应恋故都。”⒉指 三国 史话。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霍四究 説《三分》,尹常 卖《五代史》。”⒊十分之三。元 本 高明《琵琶记·牛小姐盘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话,不肯全抛一片心。”茅盾《子夜》十七:“他们是不肯随便放过的,况又有三分酒遮了脸。”⒋十份中的三份。《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七兮
- 7.
三部曲释义:源出古 希腊,指情节联贯的三部悲剧,如 埃斯库罗斯 的《奥列斯特》。 后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连贯的文学作品。如 茅盾 的《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亦借指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
- 8.
上辈释义:⒈前辈,族中的上一代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因为这一门姻亲隔得远,我向来未曾会过的,只有上辈出门的伯叔父辈会过。”茅盾《三人行》十一:“我和他的上辈有点世谊。”⒉佛教语。“三辈”之一,谓弃欲出家,以较高道行而往生西方净土的一类信徒。《无量寿经》卷下:“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捨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 9.
不值得释义:犯不着,谓没有价值或意义。《水浒传》第二四回:“我自作乐耍子,不值得便当真起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我也不值得向你讲!”茅盾《色盲》一:“便以为这是少年女郎常有的好奇心,并不值得怎样的奇怪。”
- 10.
不正释义:⒈不端正;不正派;不正当。《论语·子路》:“身不正,虽令不从。”汉 刘向《列女传·赵悼倡后》:“倡后 淫佚不正,通於 春平君。”唐 韩愈《潮州谢孔大夫状》:“积之於室,非廉者所为;受之於官,名且不正。”《云笈七籤》卷三二:“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茅盾《子夜》十四:“我听说这件事是 屠维岳 理亏,是他自己先做得不正。”⒉无政,谓政治混乱。《逸周书·武称》:“岠嶮伐夷,併小夺乱,﹝辟﹞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朱右曾 校释:“不正,犹言无政。”⒊犹不准确。唐 李白《青山独酌》诗:“青黛画眉
- 11.
业种释义:⒈佛教谓恶业恶报,善业善报,如由种子得果,故称“业种”。多偏指恶业的种子。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出:“争奈众生渐染太深,鼎鼎名塲利窟,愚痴太重,胶胶业种疑根,因此特建祗塲,为彼説法。”康有为《大同书》总论:“若业种相缠,世世无已;俗恶业缠,陷溺日甚。”⒉詈词。犹孽种。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把这一箇小业种剁了三剑,兀的不称了我平生所愿也。”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二折:“这两个业种是那里来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王妻 駡道:‘小业种,还不走了出去?’”茅盾《秋收》二:“天老爷没有眼睛!并且
- 12.
中夜释义:半夜。《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孔 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三国 魏 曹植《美女行》:“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唐 杜牧《投知己书》:“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於心。”茅盾《将赴重庆赠陈此生感怀》诗:“中夜起徘徊,寒螿何凄切!”
- 13.
丱角释义:⒈头发束成两角形。旧时多为儿童或少年人的发式。唐 孟郊《送淡公》诗之五:“如何丱角翁,至死不裹头。”唐 康骈《剧谈录·白傅乘舟》:“丱角僕烹鱼煮茗。”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下:“﹝ 金廷辉 ﹞为 江西 考官,夜閲卷,倦甚,忽坐睡,梦有丱角书生揖于前。”清 赵翼《哭伟儿》诗:“两孙丱角尚儿嬉,他未知悲我更悲。”茅盾《虹》三:“她又回忆到他们俩丱角时代同在家塾中读书的琐事。”⒉指童年或少年时期。唐 方干《孙氏林亭》诗:“丱角相知成白首,而今欢笑莫咨嗟。”宋 王安石《王平甫墓志》:“自丱角未尝从人受学,操笔为戏
- 14.
为他人作嫁衣裳释义:唐 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空为别人辛苦忙碌,自己得不到一点好处。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寿 之医者老娶少妇,或嘲之曰:‘偎他门户傍他墙,年去年来来去忙,採得百花成蜜后,为他人作嫁衣裳。’”《红楼梦》第一回:“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六章:“为他人做嫁衣裳,而自谓得意。”《红楼梦》第九五回:“何必为人作嫁?”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我辛苦艰难,‘为人作嫁’干什么?” 茅盾 《海南杂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
- 15.
乘空释义:⒈凌空;腾空。《列子·黄帝》:“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牀。”唐 孟浩然《登龙兴寺阁》诗:“阁道乘空出,披轩远目开。”宋 周密《癸辛杂识·郑仙姑》:“至次年,女出汲井之次,忽云涌於地,不觉乘空而去。”⒉趁着空闲。《红楼梦》第三六回:“﹝ 凤姐 ﹞等那些人把东西送足了,然后乘空去回 王夫人。”茅盾《大鼻子的故事》:“他乘空儿把铜子迭起来。”⒊乘间。《西游记》第六六回:“新收了 水猿大圣,那厮遇水即兴;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顽,无神可治。”参见“乘间”。
- 16.
习武释义:练习武事;练习武艺。 《诗·秦风·驷驖序》唐 孔颖达 疏:“诸侯之君,乃得顺时游田,治兵习武,取禽祭庙。”茅盾《子夜》一:“如果不是二十五年前习武骑马跌伤了腿……那么现在 吴老太爷 也许不至于整天捧着《太上感应篇》罢?”
- 17.
书摊释义:出售书籍的摊子。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蒋珊渔残稿》:“身后家落,楹书尽散,此帙乃其手抄。楚 蜀 诸作,憩仙 得之书摊。”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京师书摊,今设 琉璃厰 火神庙,谓之庙市。”茅盾《上海》三:“我的小朋友很内行似的支配了我和那摆书摊的老头子。”
- 18.
书毒头释义:方言。 书呆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这里 上海 有一句土话,叫甚么‘书毒头’,就是北边説的‘书獃子’的意思。”茅盾《话匣子·我的学化学的朋友》:“我知道我的这位老朋友的脾气;第一条路他不肯走,第二条路他也不能走,他是一个‘书毒头’!”
- 19.
乾僵释义:干枯僵死。茅盾《春蚕》:“﹝蚕﹞吃了许多叶去,一直落来都很好,然而上了山却干殭了的事,也是常有的。”
- 20.
乾坼释义:干裂。清 方中发《田家苦》诗:“朝来乾坼禾下土,踏踏水车兼妇女。”茅盾《风景谈》:“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