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言 [yí yán]
1. 死者生前留下来的话;遗嘱。
例忠烈遗言。——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英[ words of the deceased; ]
2. 指前贤的遗训。
英[ teachings of men of virtue; ]
遗言 引证解释
⒈ 临终的话。
引《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 还自伐 吴,卒。将死,遗言谓 子庚 :‘必城 郢。’”
《新唐书·高俭传》:“长孙无忌 伏马前,陈 士廉 遗言,乞不临丧。”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今染病危急,万一不好,有甚遗言回覆父母?”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死时留下几句哀切的遗言:‘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
⒉ 犹古训。
引《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汉 王粲 《公宴》诗:“古人有遗言,君子福所绥。”
清 朱仕琇 《送叶蔚文南归序》:“今通政 雷先生 服 孔子 遗言,能自得其志。”
⒊ 遗漏之语,不尽之言。
引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道要在斯,无有遗言。”
⒋ 留传下来的说法;古词语。
引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故今世或谓蚕为女儿者,是古之遗言也。”
章炳麟 《文学说例》:“语有恶其冗长,而施用遗言,则一二字可了者,于势固最为径便。”
国语词典
遗言 [yí yán]
⒈ 人在临终前所遗留的言辞。
引《薛仁贵征辽事略》:「怀玉曰:『父死有遗言,臣当战之。』」
《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儿可听我的遗言,将来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坟墓,不要出去做官。」
遗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终释义:人将要死(指时间):临终遗言。
- 2.
乱命释义:⒈《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 有嬖妾无子,武子 疾,命 颗 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 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后指人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言为“乱命”。唐 赵璘《因话录·宫》:“凡人子能遵理命,已是至孝,况能禀乱命而不改者,此则尤可嘉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素秋》:“是真吾弟之乱命矣,其将谓我人头畜鸣者耶!”⒉悖谬的命令。《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蔡东藩 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一回:“老袁 欺人太甚,既召他进京,又令他
- 3.
付讬释义:亦作“付托”。谓将人或事委托给别人。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託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晋 干宝《搜神记》卷七:“太康 九年,幽州 塞北有死牛头语。时帝多疾病,深以后事为念,而付托不以至公,思瞀乱之应也。”《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伯符 遗言,外事付托将军。今正欲仗将军保全国家,为 泰山 之靠,奈何亦从懦夫之议耶?”清 李渔《慎鸾交·论心》:“若照奴家看来,只要他是个文人,肯把真心许我,就可以付託终身了,何必求全责备!”邹韬奋《萍踪寄语》六八:“
- 4.
先志释义:⒈先立志向。《礼记·学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孔颖达 疏:“若学为士,则先喻教以学士之志。”⒉乘胜之志。《后汉书·臧宫传论》:“斯诚雄心尚武之几,先志翫兵之日。” 李贤 注:“先志者,乘胜之志也。”⒊先人的遗志。《魏书·高祖纪上》:“朕猥承前绪,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缉熙政道。” 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明远大师塔碑铭》:“道俗众万辈恭敬悲泣,备涅槃威仪,迁全身归于湖西塼塔,遵本教而奉先志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上》:“﹝ 伯禽 二女﹞以厥祖遗言,俾卜葬 青山 ,以成先志。”
- 5.
压积释义:积存;积压。 宋 苏籀《栾城先生遗言》:“次年夏辰时 坡公 书名押字,少年亲书,此卷压积蠹简中,未尝开缄。”茅盾《过年》二:“有几位用心深远的就想想自己手头有没有压积什么要件。”
- 6.
告殂释义:谓死亡。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上帝追摄王远知易总》:“一日告殂,遗言尸赴东流湍水中。”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崔相国﹞不幸因病告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忽一日,莫翁 一病告殂。”
- 7.
圉臣释义:古时臣下自谦之词,犹言贱臣。《左传·哀公三年》:“夫子有遗言命其圉臣曰:‘南氏 生男,则以告於君与大夫而立之。’”杨伯峻 注:“圉臣,正常 自谦之称……犹言贱臣也。”
- 8.
孝经释义:《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 9.
无忝释义:不玷辱;不羞愧。 《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纘乃旧服,无忝祖考。”孔 传:“无辱累祖考之道。”《汉书·韦玄成传》:“於戏后人,惟肃惟栗。无忝显祖,以蕃 汉 室。”唐 韩愈《顺宗实录一》:“尔惟奉若天道,以康四海……无忝我 高祖、太宗 之休命。”明 胡应麟《诗薮·唐上》:“伯禽 二女妻野人,当道欲为易婚,不愿,而以厥祖遗言,俾卜葬青山,以成先志,亦无忝也。”清 李渔《奈何天·焚券》:“只要我行权市义心无忝,怕甚么矫制开仓蹟可疑。”
- 10.
楹书释义:《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 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后因以“楹书”指遗言、遗书。北齐 郑述祖《天柱山铭序》:“敢慕楹书,仰宣庭诲。”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王文恪公》:“甘毁楹书已莫论,党 秦 诬 岳 又谁昆?”康有为《延香老屋率幼博弟曝书》诗:“百年旧宅賸楹书,旧史曾伤付蠹鱼。”
- 11.
治命释义:指人死前神智清醒时的遗嘱。与“乱命”相对。后亦泛指生前遗言。《左传·宣公十五年》:“初,魏武子 有嬖妾,无子。武子 疾,命 颗 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 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 辅氏 之役,颗 见老人结草以亢 杜回。杜回 躓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宋 陆游《傅正议墓志铭》:“公亡恙时,自发书卜葬于白石之南,虽月日莫不有治命。至殁,悉遵用焉。”明 沉鲸《双珠记·卖儿繫珠》:“可怜古人从其治命,不从其乱命,他只因刑
- 12.
瘖药释义:服用后使人失音变哑的毒药。 《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遂断 戚夫人 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王大臣》:“乃密引囚於隐处,钩其舌翦之……次日会审詰问,含糊不復能语,遂弃之市。中元 遗言中,谓饮以瘖药者,亦误也。”参见“喑药”。
- 13.
诀音释义:指遗言,遗嘱。
- 14.
诒言释义:遗言。
- 15.
辞迹释义:犹遗言。
- 16.
遗占释义:遗书;遗言。
- 17.
遗旨释义:⒈谓遗却精深的旨意。⒉指前人精深的旨意。⒊遗言;遗嘱。⒋犹遗诏。
- 18.
遗言释义:死者死前留下来的话:临终遗言。
- 19.
采辑释义:⒈搜集辑录。明 陆深《停骖录》:“予同县人 卫君庸 知州事,尝採辑史传文,集为《唐忠臣録》。”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五二:“《诗》则採辑诗赋四六中最下俗艷语,用为 无盐 之粉黛。咏叹淫佚之意,百无一存。”严复 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是以不惮辛勤,广为採辑,附纸分送。”⒉搜采编辑。明 钱德洪《<传习录>跋》:“同门 曾子 才汉 得 洪 手抄,復傍为采辑,名曰《遗言》。”清 曾国藩《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国藩 尝采辑国朝诸儒言行本末。”
- 20.
金匮之盟释义:金柜之盟,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 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