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诏 [fèng zhào]
1. 接受皇帝的命令。
3. 犹称旨。
奉诏 引证解释
⒈ 接受皇帝的命令。
引《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且亦病,不能奉詔。”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崇文 奉詔,进退规矩。”
《玉娇梨》第十一回:“原来 吴翰林 奉詔还京,择了吉日起行。”
⒉ 犹称旨。
引宋 钱愐 《钱氏私志》:“敏甫 告 岐公 云:‘近有一 钱少监 子,风骨不羣,文采富赡,恐可奉詔。’”
国语词典
奉诏 [fèng zhào]
⒈ 奉承命令。
引《三国演义·第三回》:「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
奉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屐释义:一只鞋子。传说 菩提达磨 死后于 后魏 孝明帝 太和 十九年葬 熊耳山,后三年 宋云 使 西域 回,遇师于 葱岭,见手携隻履。云 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又谓 云 曰:“汝主已厌世。”暨 云 复命,明帝 已逝。孝庄 即位,云 具奏其事,帝令启棺,唯一革履尚存,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 少林寺 供养。见《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后因以“一屐”为赞颂佛教大师法力之典实。清 吴伟业《赠苍雪》诗:“一屐游中原,五岳问诸祖,稽首香花巖,妙义足千古。”
- 2.
东观续史释义: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 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 3.
余分释义:⒈指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的实际时间与纪年时间相比所馀的零头数。 《汉书·律历志下》:“后九十五岁,商 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餘分,是为孟统。”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二》:“唯虚宿未有奇数,自是日之餘分,历家取以为斗分者此也。餘宿则不然。”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至於晦朔之畸数,闰月之餘分,圣人不能齐也,而况巧历乎?”⒉谓非正统。宋 岳珂《奉诏移伪齐檄》:“率华夏礼义之俗,甘事腥羶,紫色餘分,拟乱正统。”参见“餘分闰位”。⒊馀留部分。宋 陈师道《中秋夜东刹赠仁公》诗:“盈盈秋月不餘分,叶露悬光可
- 4.
凤举释义:⒈比喻使臣奉诏出使远方。⒉飘然高举。⒊犹言进身,仕途显达。⒋形容舞态优美。
- 5.
北门学士释义:唐高宗 时,弘文馆直学士 刘祎之、著作郎 元万顷 等,时奉诏于翰林院草制,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
- 6.
媵妾释义:⒈陪嫁的女子。 汉 刘向《列女传·周主忠妾》:“周主 忠妾者,周 大夫妻之媵妾也。”《汉书·平帝纪》:“其出媵妾,皆归家得嫁,如 孝文 时故事。”颜师古 注:“媵妾,谓从皇后俱来者。”⒉指姬妾。《尹文子·大道下》:“君年长,多媵妾,少子孙,疏强宗,衰国也。”《新唐书·外戚传·王仁皎》:“仁皎 避职不事,委远名誉,厚奉养,积媵妾貲货而已。”明 无名氏《赠书记·奉诏团圆》:“魏轻烟 既属 贾氏 招安,合行同侍 谈麈,赐为媵妾。”
- 7.
宜差释义:南宋安抚使多奉诏便宜行事,未得皇帝命令而便宜委派官吏。
- 8.
康熙字典释义:大型字典。清张玉书等奉诏编撰。收47 035字,按部首笔画排列,用反切和直音注音,载古文以溯其字源,列俗体以著其变迁,释义详细,书证丰富。康熙五十五年(1716)初刻,后流传较广。清人王引之《字典考证》、今人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均订正其数千处讹误。
- 9.
承诏释义:奉诏旨。
- 10.
擅兴律释义:我国古代关于处分未奉诏旨擅自发兵以及其他有关罪行的刑法条例。
- 11.
栀蜡释义:谓用栀、蜡涂饰。 语出 唐 柳宗元《鞭贾》。亦喻伪饰欺世的言行。元 姚燧《乌木杖赋》:“昔贾鬻鞭,梔蜡其肤,市者一濯,已呈苍枯。”明 李东阳《奉诏育材赋》:“纵坚白之嵬谈,衒梔蜡之末饰。”参见“梔貌蜡言”。
- 12.
科取释义:征收。三国 魏 曹操《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时故军祭酒 侯声 云:‘科取官牛,为官田计。’”宋 李纲《奉诏条具边防利害奏状》:“又况将士暴露之久,财用调度之烦,民力科取之困,谓宜大为守备,痛自料理,使之苏息,乃为得计。”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无术·杜荀鹤诗》:“经生多有不省文章,尝一邑有两人同官,其一或举 杜荀鹤 诗,称赞‘也应无计避徵徭’之句,其一难之曰:‘此诗误矣,野鹰何尝有徵徭乎!’举诗者解曰:‘古人有言,岂有失也!必是当年科取翎毛耳。’”
- 13.
褭娜释义:⒈亦作“裊娜”。草木柔弱细长貌。唐 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诗:“池南柳色半青青,縈烟裊娜拂綺城。”前蜀 牛峤《杨柳枝》词之一:“无端褭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清 陈维崧《杨柳枝·本意》词:“裊娜丝杨水面生,波光柳态两盈盈。”朱自清《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⒉女子体态轻盈柔美貌。唐 韩偓《袅娜》诗:“褭娜腰肢澹薄妆,六朝 宫样窄衣裳。”《红楼梦》第五回:“贾母 素知 秦氏 是极妥当的人,--因他生得裊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
- 14.
谒者释义:⒈官名。始置于 春秋、战国 时,秦 汉 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南朝 梁 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及奉诏出使。陈 及 隋 皆因之。唐 改为通事舍人。⒉官名。东汉 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后魏、北齐 有中谒者仆射,隋 唐 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宋 以后废。⒊官名。使者的别称。汉哀帝 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⒋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文物》1976年第10期:“简五:谒者二人。简文所说的谒者,不是职官的专名,是泛指一般传达、通报的奴仆。据 凤凰山 其他墓葬遣策
- 15.
赦造释义:奉诏令建造。
- 16.
跨下桥释义:桥名。在 江苏省 淮阴市 。 清 钱谦益 《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诗》之九:“频年 跨下桥 边水,照我劳劳已白头。” 钱曾 注引 祝穆 《方舆胜览》:“ 跨下桥 ,在 淮阴县 ,即 韩信 为少年所辱之处。”参见“ 跨下辱 ”。
- 17.
邢疏释义:宋 代 邢昺 所作经书之疏。 宋真宗 咸平 二年(公元999年)邢昺 奉诏撰《论语》、《孝经》和《尔雅》诸疏,后世习称“刑疏”。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邵晋涵》:“尝谓《尔雅》乃六艺之津梁,而 邢 疏浅陋,乃别为正义,兼采舍人 樊光、李巡、孙炎 诸家之注,有未详者,摭他书补之。今之学者皆舍 邢 而宗 邵 矣。”
- 18.
酬奉释义:指旧时奉诏应对诗文。
- 19.
闲不容缕释义:同“閒2不容髮”。亦作“間不容縷”。宋 苏轼《奉诏祷雨诸庙祝文》:“民之禍福,間不容縷。”
- 20.
阁诏释义:搁置诏书。 谓不奉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