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罚 [zé fá]
1. 处罚;惩处。
例因过错而受责罚。
英[punish;]
责罚 引证解释
⒈ 责备处罚。
引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闍烂达罗国》:“故道德著闻者,竭诚敬仰;戒行亏犯者,深加责罚。”
《明史·后妃传序》:“戒令责罚,则宫正掌之。”
叶圣陶 《微波》:“那狠毒的打骂,只是罪愆的责罚。”
⒉ 指责打。
引《冷眼观》第二七回:“前天有个同乡当弟兄的,因他犯了营规,被大帅责罚了几下。”
国语词典
责罚 [zé fá]
⒈ 惩治处罚。
引《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温侯深怪公等不肯向前,要来责罚。」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孩儿愿改从前过失,侍奉二亲,官府已责罚过,任父亲发落。」
近惩罚
反奖励 奖赏
责罚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刑罚释义:刑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对犯罪人适用的、由专门机关执行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措施。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 2.
处分释义:⒈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处分违反校规的学生。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的处罚决定:给该生以记大过的处分。⒊处理;安排。
- 3.
处罚释义:对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加以惩治。
- 4.
惩办释义:处罚:严加惩办。
- 5.
惩处释义:惩罚处分:依法惩处。
- 6.
惩罚释义:处罚:从重惩罚。无论是谁,犯了罪都要受到惩罚。
- 7.
科罚释义:处罚。
责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举释义: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先朝时,锁厅举进士者。时有一人以为奇异,试不中,皆以责罚为私罪。其后,詔文官听应两举,武官一举,不中者不获罚。”《元史·选举志一》:“蒙古、色目人,年三十以上两举不第者,与教授。”
- 2.
严诛释义:严厉责罚。
- 3.
亏误释义:亦作“亏悮”。 差错。明 唐顺之《凤阳等处灾伤疏》:“但容臣暂借 淮 扬 漕米五六万石。待臣防过春汛,半年之后,收拾餘银,多方糴买,运还京仓。此只迟五六万石半年之运,臣必不敢亏误。”《水浒传》第十三回:“奉相公钧旨,教你两箇俱各用心。如有亏悮处,定行责罚。若是赢时,多有重赏。”
- 4.
候比释义:欠缴租赋者听候官府追索责罚。比,追比。清 张炳璿《癸未夏日即事感怀》诗:“租吏徧乡县,鋃鐺满署前,囊头人似鬼,候比日如年。”
- 5.
冥谪释义:谓阴间的责罚。
- 6.
劝善惩恶释义:劝:勉励;惩:责罚。 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 7.
受责释义:受到责难或责罚。
- 8.
哀矜惩创释义:哀、矜:怜悯;创:惩罚。爱怜而又责罚。
- 9.
天谴释义:⒈上天的责罚。 ⒉指帝王的责罚。
- 10.
妄诛释义:⒈谓不当责罚而责罚。⒉滥杀。
- 11.
家法释义:⒈旧时师徒传授自成一派的学风。 ⒉封建家长统治本家人和本族的一套法规。⒊封建家长责罚家人和奴仆的刑具。
- 12.
小受大走释义: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 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 13.
尤罚释义:责罚,处罚。
- 14.
怎么样释义:⒈怎样。⒉代替某种不说出来的动作或情况(只用于否定式,比直说委婉):他画得也并不怎幺样(=并不好)。那是他一时的糊涂,也不好怎幺样他(=责罚他)。
- 15.
惩恶劝善释义: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 16.
惩沮释义:为阻止恶行而责罚之。《新唐书·柳浑传》:“左丞 田季羔 从子 伯彊 请卖私第募兵助讨 吐蕃,浑 曰:‘……讨贼自有国计,岂容不肖子毁门构,徼一时倖,损风教哉!请薄责以示惩沮!’”《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至於告老之人,虽已谢事,亦宜少示惩沮。”
- 17.
惩责释义:⒈知前失而自责。⒉责罚。
- 18.
拘责释义:拘留责罚。
- 19.
擿罚释义:责罚。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 荆元 ﹞召不率教者前,责之曰:‘某年月日,以某事应擿罚。’虽甚顽梗,若挞於市无所容,退而相戒莫敢犯。”
- 20.
杖责释义:谓以杖刑责罚。
责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举释义: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先朝时,锁厅举进士者。时有一人以为奇异,试不中,皆以责罚为私罪。其后,詔文官听应两举,武官一举,不中者不获罚。”《元史·选举志一》:“蒙古、色目人,年三十以上两举不第者,与教授。”
- 2.
严诛释义:严厉责罚。
- 3.
亏误释义:亦作“亏悮”。 差错。明 唐顺之《凤阳等处灾伤疏》:“但容臣暂借 淮 扬 漕米五六万石。待臣防过春汛,半年之后,收拾餘银,多方糴买,运还京仓。此只迟五六万石半年之运,臣必不敢亏误。”《水浒传》第十三回:“奉相公钧旨,教你两箇俱各用心。如有亏悮处,定行责罚。若是赢时,多有重赏。”
- 4.
候比释义:欠缴租赋者听候官府追索责罚。比,追比。清 张炳璿《癸未夏日即事感怀》诗:“租吏徧乡县,鋃鐺满署前,囊头人似鬼,候比日如年。”
- 5.
冥谪释义:谓阴间的责罚。
- 6.
劝善惩恶释义:劝:勉励;惩:责罚。 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 7.
受责释义:受到责难或责罚。
- 8.
哀矜惩创释义:哀、矜:怜悯;创:惩罚。爱怜而又责罚。
- 9.
天谴释义:⒈上天的责罚。 ⒉指帝王的责罚。
- 10.
妄诛释义:⒈谓不当责罚而责罚。⒉滥杀。
- 11.
家法释义:⒈旧时师徒传授自成一派的学风。 ⒉封建家长统治本家人和本族的一套法规。⒊封建家长责罚家人和奴仆的刑具。
- 12.
小受大走释义: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 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 13.
尤罚释义:责罚,处罚。
- 14.
怎么样释义:⒈怎样。⒉代替某种不说出来的动作或情况(只用于否定式,比直说委婉):他画得也并不怎幺样(=并不好)。那是他一时的糊涂,也不好怎幺样他(=责罚他)。
- 15.
惩恶劝善释义: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 16.
惩沮释义:为阻止恶行而责罚之。《新唐书·柳浑传》:“左丞 田季羔 从子 伯彊 请卖私第募兵助讨 吐蕃,浑 曰:‘……讨贼自有国计,岂容不肖子毁门构,徼一时倖,损风教哉!请薄责以示惩沮!’”《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至於告老之人,虽已谢事,亦宜少示惩沮。”
- 17.
惩责释义:⒈知前失而自责。⒉责罚。
- 18.
拘责释义:拘留责罚。
- 19.
擿罚释义:责罚。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 荆元 ﹞召不率教者前,责之曰:‘某年月日,以某事应擿罚。’虽甚顽梗,若挞於市无所容,退而相戒莫敢犯。”
- 20.
杖责释义:谓以杖刑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