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肉 [gān ròu]
1. 肉干。
干肉 引证解释
⒈ 肉干。
引《易·噬嗑》:“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同礼·天官·腊人》:“腊人,掌乾肉。”
郑玄 注:“大物解肆乾之,谓之乾肉。”
《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膾,乾肉为脯。”
《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脩,乾肉也。”
干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胏释义:带骨的干肉。 《易·噬嗑》:“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陆德明 释文:“胏,马(马融)云:‘有骨谓之胏。’”
- 2.
乾腊释义:⒈干肉。⒉犹枯竭。黄远庸《大势》之二:“若能统一国库,实行整理 中国银行,则金融与财政交相为用,则内阁或不致以穷而乾腊以死矣。”。。。⒊干肉。《金史·世宗纪下》:“辽 主闻民间乏食,谓何不食乾腊,盖幼失师保之训,及其即位,故不知民间疾苦也。”⒋指尸体干枯不坏。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朅盘陀国》:“其王寿终,葬在此城东南百餘里大山巖石室中,其尸乾腊,今犹不坏,状羸瘠,人儼然如睡。”⒌指干梅。《初学记》卷二八:“《山海经》:‘云山 之上,其实乾腊。’郭璞 注:‘腊,乾梅也。’”按,今本《山海经》无此文。
- 3.
乾豆释义:放在祭器中供祭祀用的干肉。 乾,干肉。豆,祭器。《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郑玄 注:“乾豆,谓腊之以为祭祀豆实也。”汉 扬雄《长杨赋》:“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唐 杜甫《朝享太庙赋》:“已而上乾豆以《登歌》,美《休成》之既饗。”
- 4.
修脡释义:旧指送给老师的薪金。修,通“脩”。干肉。脡,直长条的干肉。
- 5.
修脯释义:旧时称送给老师的礼物或酬金。修,通“脩”。干肉。
- 6.
嘉笾释义:指盛放于笾内的祭品。笾,古代祭祀时盛果实、干肉等的竹器。
- 7.
尹祭释义:古代用于祭祀的切割方正的干肉。
- 8.
干胏释义:带骨的干肉。
- 9.
干腊释义:⒈干肉。⒉犹枯竭。⒊乾腊:干肉。《金史·世宗纪下》:“辽主闻民间乏食,谓何不食乾腊,盖幼失师保之训,及其即位,故不知民间疾苦也。”⒋指尸体干枯不坏。⒌指干梅。《初学记》卷二八:“《山海经》:‘云山之上,其实乾腊。’郭璞注:‘腊,乾梅也。’”按,今本《山海经》无此文。
- 10.
干豆释义:放在祭器中供祭祀用的干肉。 乾,干肉。豆,祭器。《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郑玄 注:“乾豆,谓腊之以为祭祀豆实也。”汉 扬雄《长杨赋》:“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唐 杜甫《朝享太庙赋》:“已而上乾豆以《登歌》,美《休成》之既饗。”
- 11.
执修释义:⒈同“执脩”⒉行束修礼。意谓拿着干肉,作相见的礼品。
- 12.
执脩释义:行束修礼。意谓拿着干肉,作相见的礼品。
- 13.
插烧释义:方言。 即叉烧。一种熏制成的干肉。
- 14.
敛禽释义:古代将四时田猎所获的禽兽,交三十与腊人制成干肉,供祭祀用,谓之“敛禽”。
- 15.
束脩释义:扎成一捆(十条)的干肉。是古时学生送给教师的酬礼。后用作教师报酬的代称。脩(xiū):干肉。
- 16.
枯胾释义:干肉。
- 17.
榛脯释义:泛指果品和菜肴。脯。干肉。
- 18.
段修释义:腶脩。经捶捣并加姜桂的干肉。
- 19.
段脩释义:腶脩。经捶捣并加姜桂的干肉。《礼记·昏义》:“妇执笲、枣、栗、段脩以见。”陆德明 释文:“段,本又作腶……脩,脯也。加薑桂曰腶脩。”
- 20.
汉酺释义:皇上赏赐给臣下的干肉,事始于 汉,故称。宋 姜夔《翠楼吟》词:“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 汉 酺初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