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外言 外言的意思
wàiyán

外言

简体外言
繁体
拼音wài yán
注音ㄨㄞˋ 一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ài,(1) 与“内”、“里”相对。【组词】: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组词】: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3) 指“外国”。【组词】:外域。外宾。外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组词】:外公。外婆。外甥。(5) 称岳父母。【组词】:外父。外姑(岳母)。(6) 称丈夫。【例句】: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组词】:外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例句】: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组词】:外旦。外末。外净。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基本含义

指对外国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外言的意思

外言 [wài yán]

1. 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

3. 譬况字音用语。指韵母的细音。与“内言”相对。

外言 引证解释

⒈ 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

《礼记·曲礼上》:“外言不入於梱,内言不出於梱。”
郑玄 注:“外言、内言,男女之职也。不出入者,不以相问也。”
《新唐书·魏元忠传》:“令出入禁掖,使内言必出,外言必入,固将弄君之法,纵而不禁,非所以重宗庙、固国家。”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咨尔臣工,当别男女,男理外事,内非所宜闻;女理内事,外非所宜闻。朕故特詔,继自今,外言永不准入,内言永不准出。”

⒉ 譬况字音用语。指韵母的细音。与“内言”相对。按,“外言”指语音幽细。参阅 周祖谟 《问学集·颜氏家训音辞篇注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外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里言不出,外言不入释义:谓说话要分清内外,不可逾越。古代礼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故云。语本《礼记·内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引申谓治家谨严。《金瓶梅词话》第七回:“我在他家,把得家定,里言不出,外言不入,他敢怎的!”参阅《礼记·曲礼上》。
    • 2.
      内言释义:⒈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 ⒉古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对“外言”而言。所谓内外指韵之洪细而言,内言发洪音,外言发细音。
    • 3.
      出阃释义:⒈《礼记·曲礼上》:“外言不入於梱,内言不出於梱。”郑玄注:“外言内言,男女之职也。不出入者,不以相问也。”原谓男职官政,女职织纴,各有司事,不得互相干预。后以“出閫”指后宫越职参预官政。⒉犹出门。
    • 4.
      泛指释义:⒈亦作“泛指”。谓手指轻弹琴弦。宋 陈旸《乐书·乐图论·琴势》:“龙行者指行如之,虎行者指步如之,蟹行者伦指如之,鸞行者转指如之,轻行者汎指是也。”⒉谓不专指一事或一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那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并不是泛指一句説话。”沙汀《淘金记》二十:“寡妇之所谓你,是泛指一般对他们存着恶意的人们说的,并无确定对象。”

外言(waiy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外言是什么意思 外言读音 怎么读 外言,拼音是wài yán,外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外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