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谀 [chǎn yú]
1. 谄媚阿谀。
例谄谀取容。
英[sweettalk; toady; flatter;]
谄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讇諛”。
⒉ 谄媚阿谀。 《左传·昭公六年》:“晏子 曰:‘不入。
引燕 有君矣,民不贰。吾君贿,左右諂諛,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
《汉书·严安传》:“秦 不行是风,循其故俗,为知巧权利者进,篤厚忠正者退,法严令苛,讇諛者众。”
宋 苏轼 《论时政状》:“夫諂諛之人,苟务合意,不惮欺罔者,类皆如此。”
清 恽敬 《答俪笙尚书书》:“敬 以赠送序多讇諛之辞,恐获罪门下,未敢率尔执笔。”
巴金 《雪》第二章:“他的脸上带着谄谀的笑容。他在局长的面前永远是露着笑脸。”
⒊ 指长于阿谀奉承的人。
引《墨子·亲士》:“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唫,怨结於民心,諂諛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后汉书·张纲传》:“甘心好货,纵恣无底,多树諂諛,以害忠良。”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数年以来,内外显官,皆出其门,奔竞成风,諂諛充位。”
国语词典
谄谀 [chǎn yú]
⒈ 逢迎阿谀。
引《左传·昭公六年》:「民不贰,吾君贿,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
《三国演义·第九三回》:「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近奉承 趋奉 献媚 谄媚 阿谀 谀媚
谄谀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奉承释义:用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奉承话。
- 2.
巴结释义:⒈趋炎附势,奉承讨好:巴结上司。 ⒉努力;勤奋:他工作一直很巴结。
- 3.
献媚释义: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某种姿态或举动:献媚取宠。
- 4.
讨好释义:⒈迎合别人,取得别人的欢心或称赞:讨好卖乖。你用不着讨他的好。⒉得到好效果(多用于否定式):费力不讨好。
- 5.
谀媚释义:奉承献媚。
- 6.
谄媚释义: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谄媚上司。羞于谄媚。
- 7.
趋奉释义:趋附奉承:阿谀趋奉。
- 8.
趋承释义:⒈亦作“趍承”。 指就教,接受教益。宋 王安石《谢林中舍启》:“顾惟幸会之多,曾是趍承之晚。”宋 曾巩《与刘沆龙图启》:“未卜趋承,更增慕恋。”清 赵翼《谒补山制府奉呈》诗:“趋承能不心倾尽,半为勋高半谊敦。”⒉侍奉;侍候。明 张居正《元日望阙》诗:“北闕朝元忆往年,趋承长在日华边。”《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初日还强勉趋承,以后打熬不过,半眠半起。”《清史稿·世祖纪二》:“隆恩罔极,高厚莫酬,朝夕趋承,冀尽孝养。”⒊趋附奉承。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上:“迨至 政 宣 间,一时权倖皆自此进,气燄赫
- 9.
趋附释义:迎合依附:趋附权贵。
- 10.
阿谀释义: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阿谀奉承。阿谀曲从。
谄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佞兑释义:亦作“佞说”。亦作“佞侻”。谓谄谀取悦。
- 2.
佞禄释义:以谄谀取媚而获得的利禄。《亢仓子·政道》:“至理之世,山无伪隐,市无邪利,朝无佞禄。”
- 3.
倾谄释义:谄谀。《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二年》:“攸 素恶 荀勗 及左卫将军 冯紞 倾諂。”
- 4.
夸毗释义:⒈以谄谀、卑屈取媚于人。⒉谄媚阿谀。
- 5.
尺帛之谏释义:魏牟到赵国见建信君受到宠幸,便就近以尺帛为喻,谏劝赵王。指出:做一顶帽子尚且要选择胜任的工匠,为什么治国反而不去选用贤臣呢?赵国的先王任用像赵奢,廉颇,蔺相如这样的忠良,曾使赵国强盛,敢与强秦抗衡;如今宠幸建信君这样谄谀平庸之人,怎能不亡国败家呢!
- 6.
戚施释义:⒈蟾蜍的别名。⒉驼背。以蟾蜍四足据地,无颈。不能仰视,故喻。⒊比喻谄谀献媚的人。⒋俳优。
- 7.
熟软释义:谄谀逢迎。
- 8.
甜语花言释义:甜美谄谀的话。
- 9.
直谄释义:正直与谄谀。
- 10.
絜楹释义:比喻圆滑谄谀,善于揣度人之所好。
- 11.
蘧蒢释义:⒈亦作“蘧篨”。亦作“蘧除”。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⒉身有残疾不能俯视的人。⒊谄谀献媚的人。
- 12.
詟谀立懦释义:指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 13.
谀巧释义:谄谀巧伪。
- 14.
谀臣释义:谄谀之臣。
- 15.
谀舌释义:指巧言谄谀之人。
- 16.
谄冒释义:谄谀、嫉妒。冒,通“媢”。
- 17.
谄嫉释义:谄谀和嫉妒。
- 18.
谄德释义:谄谀的品性。
- 19.
谄惑释义:亦作“讇惑”。 谄谀并惑乱。
- 20.
谄慢释义:谄谀和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