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诸父 诸父的意思
zhū

诸父

简体诸父
繁体諸父
拼音zhū fù
注音ㄓㄨ ㄈ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ū,(1) 众,许多。【组词】:诸位。诸君。诸侯。(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例句】:投诸渤海之尾。(3) 犹“之”。【例句】:“能事诸乎?”。(4) 犹“于”。【例句】:“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5) 语助,无实在意义。【例句】:“日居月诸,照临下土”。(6) 姓。

fù fǔ,(1) 爸爸,母亲的丈夫。【组词】:父母。父辈。父子。父兄。(2) 对男性长辈的称呼。【例句】:父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父。舅父。(1) 老年人。【组词】:田父。渔父。(2) 同“甫”。

基本含义

指众多的父亲,也可以指众多的长辈或前辈。

诸父的意思

诸父 [zhū fù]

1. 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多数就称为“诸父”。

3. 指伯父和叔父。

诸父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多数就称为“诸父”。

《诗·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管子·四称》:“獠猎毕弋,暴遇诸父,驰骋无度,戏乐笑语。”

⒉ 指伯父和叔父。

《庄子·列御寇》:“如而夫者,一命而吕鉅,再命而於车上儛,三命而名诸父,孰协 唐 许 也。”
成玄英 疏:“诸父,伯叔也。”
《汉书·王莽传上》:“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彊而早世。”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李京兆 诸父中,有一人尝为 博 守者,不得其名,其人极廉介。”


国语词典

诸父 [zhū fù]

⒈ 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或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或「诸父」。后用为叔伯辈的通称。唐·韩愈〈寄十二郎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诗经·小雅·伐木》:「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诸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丈母释义:⒈称父辈的妻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中外丈人之妇猥俗呼为丈母。”王利器 集解引 钱大昕《恒言录》三:“是凡丈人行之妇,并称丈母也。”《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二年》:“滉 曰:‘滉 力可及,弟宜早行。丈母垂白,不可使更帅诸妇女往填宫也。’”胡三省 注:“诸父执谓之丈人行。韩滉 与 刘元佐 结为兄弟,则视其父为丈人行,故呼其母谓之丈母也。”⒉岳母。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尔雅》:妻之父为外舅,母为外姑。今无此称,皆曰丈人、丈母。”鲁迅《花边文学·推己及人》:“幸喜今年正月,我的丈母要见她的
    • 2.
      三木释义:古代加在犯人颈、手、足上的三件刑具。 《汉书·司马迁传》:“ 魏其 ,大将也,衣赭,关三木。” 颜师古 注:“三木,在颈及手足。”《后汉书·马援传》:“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李贤 注:“三木者,桎、梏及械也。” 明 张煌言 《虏廷以余倡义既久波累亲朋搒掠备至闻之泫然》诗:“所悲诸父行,斑白撄三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 3.
      余丧释义:指父母以外的亲属之丧。《唐律疏议·诈伪·父母死言馀丧》:“诸父母死应解官,诈言餘丧不解者,徒二年半。”
    • 4.
      六纪释义:⒈指封建社会中的六种伦常关系。汉 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礼记·乐记》“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唐 孔颖达 疏引《礼纬含文嘉》:“六纪,谓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叙,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是六纪也。”明 宋濂《默斋铭》:“维人之生,内则五性七情,外则三纲六纪。”⒉传说自 遂人氏 至 伏羲氏 凡六纪。唐 孔颖达《<礼记正义>序》:“《六艺论》又云:‘遂皇 之后,歷六纪九十一代至 伏牺,始作十二言之教’……案,《广雅》云:‘一纪,二十七万六千年。’
    • 5.
      客衣释义:指客行者的衣着。唐 祖咏《泊扬子津》诗:“江 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夜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唐 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诗:“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宋 晁补之《村居即事》诗:“十载京尘化客衣,故园榆柳识春归。”金 元好问《望苏门》诗:“诸父当年此往还,客衣尘土泪斑斑。”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李兰青诗》:“苍茫云水外,帆挟浪花飞。落日在江树,微寒生客衣。”
    • 6.
      尪疢释义:亦作“尩疢”。指疾病。《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恪 虽寡昧,忝承宝历,比缠尩疢,实凭诸父,苟延视息,奄涉三龄。”胡三省 注:“尩,乌光翻,弱也。疢,丑刃翻,疾也。”
    • 7.
      归逊释义:谓归还政柄。《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诸父归逊殷勤,今便亲摄百揆。且还府司,当别处分。”
    • 8.
      拔出释义:⒈提拔。《庄子·天地》:“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成玄英 疏:“先须躬服恭敬,俭素清约,然后拔擢公平忠节之人,銓衡质直无私之士。”⒉特出。《后汉书·荀彧传》:“况君奇謨拔出,兴亡所係。可专有之邪?”宋 曾巩《拟岘台记》:“山之苍颜秀壁,巔崖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清史稿·郑成功传》:“成功 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诸父兄中,近远皆属目。”⒊脱出,摆脱。《后汉书·应劭传》:“今大驾东迈,巡省 许都,拔出险难,其命惟新。”
    • 9.
      敺捶释义:捶打。《南史·宋建安王休仁传》:“时帝狂悖无道,诛害羣公,忌惮诸父,并聚之殿内,敺捶陵曳,无復人理。”
    • 10.
      早世释义:过早地死去;夭死。《左传·昭公三年》:“则又无禄,早世殞命,寡人失望。”《后汉书·桓帝纪》:“曩者遭家不幸,先帝早世。”李贤 注:“谓 顺帝 崩也。”唐 韩愈《与崔群书》:“僕家不幸,诸父诸兄皆康彊早世,如僕者又可以图於久长哉?”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第二章:“父 达初,早世。”
    • 11.
      父师释义:⒈即太师。 上古三公之一。《书·微子》:“微子 若曰:‘父师、少师,殷 其弗或乱正四方。’”孔 传:“父师,太师。”《汉书·五行志上》:“降及於 殷,箕子 在父师位而典之。”颜师古 注:“父师,即太师,殷 之三公也。箕子,紂 之诸父而为太师,故曰父师。”⒉即大司成。太子的师傅,掌国学之教。《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孔颖达 疏:“父师,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孙希旦 集解:“父师,即大司成也。乐正掌国学之政,故世子之学业,乐正之所主;大司成总国学之教,故世子学业之成,大司成之所主也。”⒊上
    • 12.
      祖墓释义:祖宗坟墓。《旧唐书·冯宿传》:“丱岁随父 子华 庐祖墓,有灵芝白兔之祥。”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筑墓除妖》:“永乐 十二年,﹝ 张惠 ﹞中乡举归,郎谓族人曰:‘祖墓荆榛岁久,为子孙者,安可坐视。’”清 顾炎武《杨氏祠堂记》:“其后人於是即祖墓之旁,建屋三楹为祠堂,以奉其先人,竝诸父兄子姓之亡者。”
    • 13.
      祖构释义:⒈亦作“祖搆”。仿效制作。《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长卿 之儔过以非方之物,寄以中域,虚张异类,託有於无,祖构之士雷同景附,流宕忘反,非一时也。”吕向 注:“祖,法也;构,合也。言后世士人法学 相如 以合其文章者,如雷声发而众蛰同启。”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祖搆之士,雷同附和,罔知所终。”⒉指祖先的屋宅。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大父居 湖州 城西,绕宅为园……后数十年,诸父贫不能有祖构。”
    • 14.
      税丧释义:谓过期而服丧。 《礼记·丧服小记》:“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母昆弟,而父税丧,己则否。”郑玄 注:“今其死於丧服年月已过乃闻之,父为之服。”
    • 15.
      诸父释义:⒈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多数就称为“诸父”。⒉指伯父和叔父。
    • 16.
      谈语释义:谈话;谈说。《管子·轻重丁》:“途旁之树未沐之时,五衢之民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史记·滑稽列传》:“即为 孙叔敖 衣冠,抵掌谈语。”《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元年》:“上以 安 属为诸父而材高,甚尊重之,每宴见谈语,昏暮然后罢。”
    • 17.
      通室释义:互易妻室。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晋 祁胜 与 鄔臧 通室。”杜预 注:“通室,易妻。”《南史·萧正则传》:“正则 滋怨诸父,与 西江 督护 靳山顾 通室。”唐 皮日休《鹿门隐书》:“然后世之君,犹有易内以乱国,通室以乱邦者。”
    • 18.
      隆洽释义:隆盛周遍。《汉书·王莽传上》:“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説,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隆,盛也。洽,渐浹也,周徧也。”《晋书·荀勗传》:“今天下幸赖陛下圣德,六合为一,望道化隆洽,垂之将来。”唐 无名氏《李林甫外传》:“不十年,遂为相矣。权巧深密,能伺上旨,恩顾隆洽,独当衡轴,人情所畏,非臣下矣。”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惟 房次律(房琯)声誉隆洽,一出便败事,然至今儒者之论,皆称其贤。”

诸父(zhu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诸父是什么意思 诸父读音 怎么读 诸父,拼音是zhū fù,诸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诸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