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警悟 警悟的意思
jǐng

警悟

简体警悟
繁体
拼音jǐng wù
注音ㄐㄧㄥˇ 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ǐng,(1) 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备,告诫。【组词】:警卫。警世。警告。警戒。警备。警惕。警省(xǐng )(警惕醒悟)。(2) 需要戒备的事件或消息。【组词】:警号。警报。警钟。(3) 感觉敏锐,见解独到。【组词】:警句。警觉(jué)。机警。(4) 国家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组词】:警察。警士。

wù,(1) 理解,明白,觉醒。【组词】:醒悟。领悟。参(cān)悟。感悟。觉悟。大彻大悟。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逐渐觉悟或警醒过来,认识到事情的真相或错误,并且从中吸取教训。

警悟的意思

警悟 [jǐng wù]

1. 机警聪明。

警悟过人。

[ sharply aware; ]

2. 警醒觉悟。

[ alert; ]

警悟 引证解释

⒈ 警觉领悟;机敏领会。

汉 王充 《论衡·艺增》:“增其语,欲以惧之,冀其警悟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铁生 ﹞心中想着 卧师 所言祸福之报,好生警悟。”
艾芜 《夜归》:“康少明 忽然警悟出了,原因一定出在他的脸上。”

⒉ 告戒使觉悟;警戒醒悟。

《旧唐书·郝处俊传》:“且天降灾异,所以警悟人君。其变苟实,言之者何罪?”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张无垢 贬 南安,凡十有四年。寓处僧舍,未尝出户,其一话一言,举足为法,警悟后学宏矣。”

⒊ 机敏聪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林公 云:‘见 司州 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宋 范仲淹 《忠献范公墓志铭》:“公警悟过人,挺然国器。”
《金史·纳合椿年传》:“初置 女直 字,立学官於 西京,椿年 与诸部儿童俱入学,最号警悟。”


警悟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警觉释义:⒈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提高警觉。高度的警觉性。⒉敏锐地感觉到:他对事态的严重性有所警觉。
    • 2.
      警醒释义:⒈睡眠时易醒、睡不熟:他睡觉最警醒不过。 ⒉警戒醒悟: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也作警省。⒊使警戒醒悟:警醒世人。

警悟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大意释义:⒈主要的意思:段落大意。把他讲话的大意记下来就行了。⒉疏忽;不注意:粗心大意。他太大意了,连这样的错误都没检查出来。

警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组佩释义:⒈见“组珮”。 ⒉亦作“组佩”。组带及玉珮。古代官员的习用服饰。《梁书·陈庆之传论》:“庆之 警悟,早侍 高祖,既预旧恩,加之谨肃,蝉冕组珮,亦一世之荣矣。”唐 白居易《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诗:“宾阶纷组佩,妓席儼花鈿。”《旧唐书·崔神庆传》:“开元 中,神庆 子 琳 等皆至大官,羣从数十人趋奏省闥。每岁时家宴,组珮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於其上。”
    • 2.
      诵帚释义:《分别功德论》卷五:“此比丘精神疎钝,佛教使诵扫箒。得箒忘扫,得扫忘箒。六年之中专心诵此,意遂解悟,而自惟曰:箒者篲,扫者除;篲者即喻八正道,粪者三毒垢也,以八正篲扫三毒垢,所谓扫箒义,正谓此耶?深思此理,心即开解,得阿罗汉道。”后因以“诵帚”比喻反复诵习,一朝警悟。 清 钱谦益 《与惟新和尚书》:“蒙焦芽败种,诵帚钝根。”
    • 3.
      谗慝释义:⒈邪恶奸佞。《左传·成公七年》:“尔以谗慝贪惏事君,而多杀不辜。”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⒉指邪恶奸佞之人。《管子·五辅》:“五经既布,然后逐姦民,詰诈伪,屏谗慝,而毋听淫辞,毋作淫巧。”《后汉书·公孙瓒传》:“信用谗慝,济其无道。绍 罪七也。”《明史·刘元珍传》:“意者天厌其奸,以警悟陛下,俾早除谗慝乎。”⒊进谗陷害。《金陀粹编》卷二八引 宋 岳珂《为大父先臣飞准告追封鄂王称谢事谢宰执启》:“乃如大父之
    • 4.
      髫稚释义:亦作“髫穉”。幼年;儿童。宋 刘克庄《上巳与二客游水月洞》诗:“高吟杂《骚》《选》,序酌逮髫穉。”宋 蔡絛《西清诗话·非稚语》:“鲁直 少警悟,八岁能作诗。送人赴举云:‘送君归去明主前,若问旧时 黄庭坚,謫在人间今八年。’此似非髫稚语矣。”明 宋濂《故茶陵贞母陈夫人谭氏墓志铭》:“髫稚之手,婉慧絶品。”清 戴名世《成烈妇传》:“子方髫穉,每从外塾归,烈妇不令须臾閒,督益力,子畏之如严师。”

警悟(jingw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警悟是什么意思 警悟读音 怎么读 警悟,拼音是jǐng wù,警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警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