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 [shī dì]
1. 失掉的国土。
例我们一定要打回去,收复失地。
英[ lost territory; ]
2. 丧失土地。
例失地千里。
英[ lose territory; ]
失地 引证解释
⒈ 丧失国土。
引《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郭公 者何?失地之君也。”
何休 注:“失地者,出奔也。”
鲁迅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但不幸东省沦陷,举国骚然,爱国之士竭力搜索失地的原因,结果发见了其一是在青年的爱玩乐,学跳舞。”
⒉ 沦陷的土地。
引毛泽东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只要我军能够将敌军有生力量大量地歼灭了,就可能恢复失地,并夺取新的地方。”
⒊ 谓处非其地。
引唐 元稹 《种竹》诗:“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国语词典
失地 [shī dì]
⒈ 丧失国土。
引《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郭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
⒉ 沦陷的领土。
例如:「收复失地」。
失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衆寡悬絶释义:双方人力多少相差极大。 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十节:“布打城 既克復,奥 俄 军奋战益力,众寡悬絶……此 匈加利 千钧一髮之时也。”亦作“众寡悬殊”。茅盾《一个女性》二:“琼华 不能再笑了;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她有些可怜这位被呼为‘遗产’的少年了。”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章:“龙驹寨 官兵偷袭得手之后,必然倾巢而出,云集 智亭山 下。我们只有这三百骑兵前去,众寡悬殊,又失地利,万难取胜。”
- 2.
克复释义:经过战斗而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地方):克复失地。
- 3.
击楫释义:亦作“击檝”。指 晋 祖逖 统兵北伐,渡 江 中流,拍击船桨,立誓收复中原的故事。后亦用为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之典。
- 4.
失地释义:⒈丧失的国土:收复失地。⒉丧失国土:失地千里。
- 5.
恢复释义:⒈变成原来的样子:秩序恢复了。 健康已完全恢复。⒉使变成原来的样子;把失去的收回来:恢复原状。恢复失地。
- 6.
愣干释义:鲁莽冒失地硬干。
- 7.
收复释义:(将失去的领土或阵地)重新夺回:收复失地。
- 8.
白首为功名释义:为了抗金收复失地,头发都熬白了。 意思是自己长期努力奋斗,却无所成就。功名,事业,这里指抗金事业。
- 9.
祖逖之誓释义: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之典。
- 10.
萦思释义:萦怀。 宋 吴文英《风流子·芍药》词:“念碎劈芳心,縈思千缕;赠将幽素,偷剪重云。”周恩来《“九一八”十年》:“不赶 日 寇出境,不恢复 东北 失地,决不能停止抗战;这是全国军民一致的呼声,这也是 东北 同胞日夜萦思十年奔波的目的。”
- 11.
规复释义:谋划恢复(失地、制度等):规复旧土。规复秩序。
- 12.
誓江释义:语本《晋书·祖逖传》:“﹝ 祖逖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后以“誓江”为矢志收复失地、安定国家的典故。
- 13.
辛弃疾释义:(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山东一带的抗金义军,后在湖北、江西等地任安抚使等职。因主张坚决抗战,一直受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作品反映了抵抗金人、收复失地的爱国思想,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美芹十论》等。
- 14.
雪复释义:洗刷耻辱,收复失地。
- 15.
龟阴田释义:指山东 龟山 北面的土地。
春秋 鲁定公 十年(公元前500年),鲁国 在 孔子 帮助下,迫使 齐景公 归还了以前侵夺的 鲁国 三邑,即此。《左传·定公十年》:“齐 人来归 鄆、讙、龟阴 之田。”此事亦载于《史记·孔子世家》。后遂用作典故;或以“龟阴田”比喻归还的失地或失物。清 程梦星《归画行》:“秦 庭忍弃连城璧,齐 人竟返 龟隂田。”亦省作“龟阴”、“龟隂”、“龟田”。唐 骆宾王《上衮州崔长史启》:“佐 龟阴 而演化,务肃百城;辅 麟壤 以宣风,恩覃千里。”清 吴伟业《夜宿蒙阴》诗:“蒙岭 出泉茶辨
失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衆寡悬絶释义:双方人力多少相差极大。 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十节:“布打城 既克復,奥 俄 军奋战益力,众寡悬絶……此 匈加利 千钧一髮之时也。”亦作“众寡悬殊”。茅盾《一个女性》二:“琼华 不能再笑了;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她有些可怜这位被呼为‘遗产’的少年了。”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章:“龙驹寨 官兵偷袭得手之后,必然倾巢而出,云集 智亭山 下。我们只有这三百骑兵前去,众寡悬殊,又失地利,万难取胜。”
- 2.
克复释义:经过战斗而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地方):克复失地。
- 3.
击楫释义:亦作“击檝”。指 晋 祖逖 统兵北伐,渡 江 中流,拍击船桨,立誓收复中原的故事。后亦用为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之典。
- 4.
失地释义:⒈丧失的国土:收复失地。⒉丧失国土:失地千里。
- 5.
恢复释义:⒈变成原来的样子:秩序恢复了。 健康已完全恢复。⒉使变成原来的样子;把失去的收回来:恢复原状。恢复失地。
- 6.
愣干释义:鲁莽冒失地硬干。
- 7.
收复释义:(将失去的领土或阵地)重新夺回:收复失地。
- 8.
白首为功名释义:为了抗金收复失地,头发都熬白了。 意思是自己长期努力奋斗,却无所成就。功名,事业,这里指抗金事业。
- 9.
祖逖之誓释义: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之典。
- 10.
萦思释义:萦怀。 宋 吴文英《风流子·芍药》词:“念碎劈芳心,縈思千缕;赠将幽素,偷剪重云。”周恩来《“九一八”十年》:“不赶 日 寇出境,不恢复 东北 失地,决不能停止抗战;这是全国军民一致的呼声,这也是 东北 同胞日夜萦思十年奔波的目的。”
- 11.
规复释义:谋划恢复(失地、制度等):规复旧土。规复秩序。
- 12.
誓江释义:语本《晋书·祖逖传》:“﹝ 祖逖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后以“誓江”为矢志收复失地、安定国家的典故。
- 13.
辛弃疾释义:(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山东一带的抗金义军,后在湖北、江西等地任安抚使等职。因主张坚决抗战,一直受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作品反映了抵抗金人、收复失地的爱国思想,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美芹十论》等。
- 14.
雪复释义:洗刷耻辱,收复失地。
- 15.
龟阴田释义:指山东 龟山 北面的土地。
春秋 鲁定公 十年(公元前500年),鲁国 在 孔子 帮助下,迫使 齐景公 归还了以前侵夺的 鲁国 三邑,即此。《左传·定公十年》:“齐 人来归 鄆、讙、龟阴 之田。”此事亦载于《史记·孔子世家》。后遂用作典故;或以“龟阴田”比喻归还的失地或失物。清 程梦星《归画行》:“秦 庭忍弃连城璧,齐 人竟返 龟隂田。”亦省作“龟阴”、“龟隂”、“龟田”。唐 骆宾王《上衮州崔长史启》:“佐 龟阴 而演化,务肃百城;辅 麟壤 以宣风,恩覃千里。”清 吴伟业《夜宿蒙阴》诗:“蒙岭 出泉茶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