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晓喻 晓喻的意思
xiǎo

晓喻

简体晓喻
繁体曉喻
拼音xiǎo yù
注音ㄒㄧㄠˇ 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ǎo,(1) 天明。【组词】:晓市。拂晓。破晓。报晓。(2) 知道,懂得。【组词】:晓畅。晓得。分晓。(3) 使人知道清楚。【组词】:晓示。晓谕。

yù,(1) 比方。【组词】:比喻。譬喻。(2) 明白,了解。【组词】:不言而喻。家喻户晓。(3) 说明,使人了解。【组词】:晓喻。喻之以理。(4) 姓。

基本含义

晓喻是指通过比喻、类比等手法,用简练明晰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道理或真理。

晓喻的意思

晓喻 [xiǎo yù]

1. 明白劝导,告知。多用于上对下。

晓喻 引证解释

⒈ 明白劝导,告知。多用于上对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
《北史·穆崇传》:“焕 晓喻逆徒,示以祸福,於是凶党离心,莫为之用。”
宋 苏轼 《书柳子厚<牛赋>后》:“故书 柳子厚 《牛赋》,以遗 琼州 僧 道贇,使以晓喻其乡人之有知者。”


晓喻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晓谕释义:晓示(用于上级对下级):明白晓谕。晓谕百姓。

晓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全譬释义:谓多方晓喻劝导。
    • 2.
      劝谕释义:劝勉晓喻。
    • 3.
      勉谕释义:亦作“勉喻”。 晓喻;劝说。唐 牛僧孺《玄怪录·郭元振》:“泣者乃出。年可十七八,而甚佳丽,拜於公前曰:‘誓为僕妾。’公勉諭焉。”《宋史·孝义传·李祚》:“亲丧,庐墓侧,凡二十七年,家人百计勉諭,不听。”
    • 4.
      告喻释义:犹晓喻,告诉。
    • 5.
      喻之以理释义: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 6.
      巡檄释义:巡行晓喻。 《明史·广西土司传一·柳州》:“万历 元年,洛容 知县 邵廷臣 以养归,主簿 谢漳 行县事。会上元夜,单骑巡檄山中。僮 蛮 韦朝义 率 上油、古底 诸 僮 夜半出掠,逐 漳,追至城,杀 漳,夺县印去。”
    • 7.
      开伏释义:开悟心服。《魏书·任城王澄传》:“众闻迁詔,莫不惊骇。澄 援引今古,徐以晓之,众乃开伏。”《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澄 援引晓喻以发其蒙,莫不厌伏也。”
    • 8.
      弭散释义:顺服散去。 《后汉书·冯绲传》:“后 鲜卑 寇边,以 緄 为 辽东 太守,晓喻降集,虏皆弭散。”《后汉书·李固传》:“时 太山 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 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餘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
    • 9.
      徧谕释义:普遍晓喻。
    • 10.
      慰喻释义:⒈亦作“慰諭”。抚慰;宽慰晓喻。⒉谓解释宽慰。
    • 11.
      慰譬释义:抚慰晓喻。
    • 12.
      户晓释义:户户晓喻。
    • 13.
      抑譬释义:宽解晓喻。 《梁书·臧盾传》:“盾 居丧五年,不出庐户,形骸枯顇,家人不復识。乡人 王端 以状闻,高祖 嘉之,敕累遣抑譬。”《南史·袁昂传》:“葬讫,更制服庐于墓次,从兄 彖 常抚视抑譬之。”
    • 14.
      抚喻释义:亦作“抚諭”。安抚晓喻。
    • 15.
      敦谕释义:亦作“敦喻”。劝勉晓喻。《晋书·李胤传》:“以 吴会 初平,大臣多有勋劳,宜有登进,乃上疏逊位。帝不听,遣侍中宣旨,优詔敦諭,絶其章表。”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魏 朝封 晋文王 为公,备礼九锡,文王 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唐 裴铏《传奇·樊夫人》:“逍遥 操益坚,窃索自縊。亲党敦諭其父母,请纵之。”明 吴承恩《元寿颂》:“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謁选来都又出公之敦喻,值兹嘉庆,良有愜於中也。”
    • 16.
      文檄释义: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
    • 17.
      明刑弼教释义:用刑法晓喻民众,使大家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弼(bì):辅助。
    • 18.
      明刑释义:⒈明确的法令。⒉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⒊严明的刑罚。⒋指严明刑罚。⒌谓以刑法晓喻民众。
    • 19.
      昭布释义:明文公布;公开晓喻。
    • 20.
      晓譬释义:犹晓喻,开导。

晓喻(xiaoy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晓喻是什么意思 晓喻读音 怎么读 晓喻,拼音是xiǎo yù,晓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晓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