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亲卫 亲卫的意思
qīnwèi

亲卫

简体亲卫
繁体親衛
拼音qīn wèi
注音ㄑㄧㄣ 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n qìng,(1) 〔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wèi,(1) 保护,防护。【组词】:保卫。捍卫。卫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卫卫士”)。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卫冕。(2) 防护人员。【组词】:警卫。后卫。(3) 古代称驴。【例句】:“策双卫来迎”。(4)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例句】:威海卫(在山东省)。(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6) 姓。

基本含义

指亲自守卫、保护或护卫。

亲卫的意思

亲卫 [qīn wèi]

1. 官名。皇帝的侍卫。隋始置,与勋卫、翊卫并称三卫。唐宋因之,并置亲卫之府。明以后不设。

亲卫 引证解释

⒈ 官名。皇帝的侍卫。 隋 始置,与勋卫、翊卫并称三卫。 唐 宋 因之,并置亲卫之府。 明 以后不设。参阅《续通典·职官十》。

《北史·裴仁基传》:“仁基 少驍武,便弓马。平 陈 之役,以亲衞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
《通典·职官十》:“隋 初左右衞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又各统亲衞。 煬帝 改左右衞为左右翊衞。”
原注:“又加置亲衞,并领勋武三衞。 煬帝 改三衞为三侍,非翊衞府皆无三侍。”
《朱子语类》卷一一二:“唐 之朝廷有亲衞,有勋衞,有翊衞。亲衞则以亲王侯之子为之,勋衞则以功臣之子弟为之,翊衞则惟其所选。”


亲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卫释义:⒈唐 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新唐书·李密传》:“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⒉宋 代亦称三衙为“三卫”。《宋史·职官志六》:“博士掌教道,校试三卫所习文武之艺。”宋 欧阳修《鵯鵊词》:“南衙促仗三卫列,九门放钥千官入。”参见“三衙”。⒊明 洪武 二十二年(1389年)设 朵颜、泰宁、福余 三卫于 兀良哈 部落,通称 兀良哈 三卫,简称三卫。后又置 建州、海西、野人 三卫。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惟 朝鲜、琉球、安南 及 朵颜、三卫等受朝廷册封,贡赋惟谨,比於藩臣。”
    • 2.
      党卫军释义:党卫军(德语: Schutzstaffel),为德文Schutz(护卫、防护、亲卫)与德文Staffel(团队、编群、队伍)的组合词,英文普遍简称为SS,是德国纳粹党中用于执行治安勤务的编制之一,与纳粹党武装战斗执行部队的冲锋队并立的另一支纳粹党情报和监视、拷问行刑组织。
    • 3.
      幕竿释义:张帐幕用的长竿。唐 陈鸿《东城老父传》:“父 忠,长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官为中宫幕士。景龙 四年,持幕竿随 玄宗 入 大明宫,诛 韦氏,奉 睿宗 朝羣后,遂为 景云 功臣,以长刀备亲卫。”
    • 4.
      徙家释义:迁居。 唐 陈鸿《东城老父传》:“景龙 四年,持幕竿随 玄宗 入 大明宫,诛 韦氏,奉 睿宗 朝羣后,遂为 景云 功臣,以长刀备亲卫。詔徙家东 云龙门。”明 刘基《棣萼轩记》:“大同 之先,旧为 山阴 人,今徙家 萧山 三世矣。”
    • 5.
      散手释义:亦称“散手仗”。隋 唐 时朝会仪卫之一。《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世充 大怒,令散手执 君度、玄恕,批其耳数十。”胡三省 注:“散手者,散手仗也。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一曰供奉仗,以左、右卫为之。二曰亲仗,以亲卫为之。三曰勋仗,以勋卫为之。四曰翊仗,以翊卫为之。皆服鶡冠緋衫裌。五曰散手仗,以亲、勋、翊卫为之,服緋絁裲襠。绣野马,列坐于东西廊下,唐 谓之衙内五卫。唐 盖因 隋 制,世充 亦因 隋 制也。”

亲卫(qinw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亲卫是什么意思 亲卫读音 怎么读 亲卫,拼音是qīn wèi,亲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亲卫造句子